所以諺語說“生男如狼,還害怕他懦弱;生女如鼠,還害怕她像老虎般兇猛。”
然而修身不過一個敬字,而避強不過一個順字,以敬來修身,以順來避強,女子的敬、順之道,這是婦人的大禮。
那么敬不是別的,敬是一種持久恭敬的態度。
順不是別的,是寬和,寬裕。持久,就是知足,寬裕,就是要謙恭。
夫婦之間過于親密,終生不分離,在室內周旋,這樣時間長了,容易產生輕薄怠慢。這樣的事一發生,言語就會過分了,放縱恣肆就會產生侮辱丈夫的想法,這是因為不知道適可而止的道理啊
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的不可能不爭論,曲的不可能不辯駁,爭論辯駁一產生,就會有憤怒。
這是因為不知道恭順,地位低下的原因啊
侮辱丈夫不節制,就會緊接著有譴責呵斥,憤怒的情緒不停止,就會有鞭打杖擊。
作為夫妻本應以禮義相互親善和睦,以恩愛相互親密合作。鞭打杖擊,哪里有什么禮義存在,譴責呵斥,哪里有恩愛存在。禮義恩愛都沒有了,那夫妻也就要分離了。
就是說不如再多看看秦始皇時期的律法吧
秦王宮。
嬴政挑了挑眉,都說秦律嚴苛,但是對于女性方面,到現在,可是已經被天幕提及兩次了。
這怕不是為了防止丈夫家暴,就要自己率先恭順謙卑,并且主動擺低姿態的道理
怎么言語過分,放縱恣肆,就一定是女子產生侮辱丈夫的想法怎么男子可以譴責呵斥,甚至鞭打杖擊,女子最好連想法都不要有,要懂得適可而止嗎
夫妻之間是需要禮義相互親善和睦,可一個巴掌拍不響,憑什么就要規范和約束女子的行為甚至是思想
而且憑什么女子就要以柔弱為美憑什么就要又順又敬那男子呢
爭論辯駁一產生,難道不是要看究竟誰對誰錯,怎么就是因為不知道恭順,不知道地位低下的原因了
難道夫妻之間一產生爭論,男子就全無錯處全是女子的錯
那既是如此,治國有法律,能分辨對錯,夫妻之間的對錯就不用分辨了,一律按女子錯處不該來算,女子連身為國民,享受法律下保障的權益也沒了是嗎
卑弱啊,可真是太卑弱了。
再者說,人有萬萬千,各個都不同。
憑什么就要求女子以柔弱為美,憑什么就要以這些來作為女子的行為準則和處事典范
武周武則天時期。
聽到這里,武則天嗤了一聲,若是女子皆是柔弱敬順,如此千篇一律,甚為乏味,那恐怕是又要被人“說道指點”了。
以班昭所言來要求女性這樣做的人,也不知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又是出于什么想法
明明這只是小范圍之事,卻偏偏要擴大到所有女子身上,成為所有女子的行為標準以及道德規范,糾察不到源頭,那不如我們來看看最終獲利的是誰誰最終獲利,誰便是這源頭,即所謂的罪魁禍首
最終獲利最終獲利的是誰
這簡直就是顯而易見
所以這罪魁禍首就是
是那些享受女子服侍和付出的男人們
這所規范的一言一行,難道從根本上來說,從最后的結果來看,最終獲利的,難道不是那些男人們
一邊讓女性安穩后宅,生兒育女,一邊又拿著如此準則要求女性,一旦出現差錯,就能借此批判和指責,猶如站在至高點上一樣,手握“圣則”,道德綁架,完全有恃無恐
就算歸根結底錯的不是女性,可如此利器,被男人拿到手中,也完全可以借此指摘諸多錯處出來,畢竟夫為天嘛。
天有什么錯那么高,那么遠。
高高在上,不可冒犯,所以身為女子,當然就只能是仰望其上,匍匐其下了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