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未央宮。
劉徹也是摸了摸下巴,心想一個平民女子,其后世對她的紀念究竟還有什么
之前提到過的東漢那位張衡,可也還是做官的。
而這位黃道婆,可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普通百姓,竟是也流芳于世了。
如此平民視角的經歷和傳世之名,恐怕更是能激勵眾多百姓了。
尤其是那些女子們,再怎么說,所帶來的影響和振奮作用等,必然是不小的。
秦朝咸陽附近
“快到了。”
呂雉掀起馬車窗簾,已不知是第多少次朝外看去。
而現如今,他們總算是快到咸陽了。
也終于即將要踏上更未知的道路。
可盡管如此,這條未知的路,她也必須要走。
尤其是在聽了這些女子的事跡后,包括她自己,能以女子身份而干政的班昭,以及現在這位黃道婆都叫呂雉心中的野望更加瘋漲,更何況現在就是最好的時代,若是她不能及時把握住,如何對得起自己
甚至那位黃道婆還能以平民女子身份流芳于世。
那樣可憐悲慘的身世,那樣的遭遇和境遇尚且都能做到如此地步,能有如此的傳世之名,那她又有何做不到的
而再聽天幕講后世對于這位平民女子的紀念
從史料上查到,松江一帶,也就是現今的上海地區,其中與黃道婆有關的祠、廟、堂、樓等足有十多處。
如公元1330年,在黃道婆死后,松江人民為了感念她的恩德,便在順帝至元二年,即公元1336年為她立祠,歲時享祀,后因戰亂,祠被毀,但是明熹宗天啟六年,即公元1626年,張之又塑象于寧國寺。
到了清嘉慶年間,在上海城內渡鶴樓西北小巷,立有黃道婆的小廟。
黃道婆墓在上海縣華涇鎮北面的東灣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
上海的南市區曾有先棉祠,建黃道婆禪院。
現在上海豫院內,有清咸豐時作為布業公所的跋織亭,供奉黃道婆為始祖。
十多處的祠、廟、堂、樓
還有石碑禪院,以及供奉其為始祖等等
這等后世紀念之成就,和其傳世知名,可真是
還有其他的。
等等什么
竟是還有
如關于黃道婆墓
黃道婆墓始建于元代烏泥涇古鎮。
據二十六保志載“黃道婆在二十六保二十八、九圖、田六分二厘七毫。”
歷來未見整修記載,年長日久,已荒冢累累,難以辨認。
但是在1957年,經江蘇省上海縣人民委員會整修,加高墳臺,設石凳供桌,鐫石立碑。
到1984年,黃道婆墓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然后1987年,又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再就是在1996年,還再次被列為徐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什么什么
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雖然是從未聽過之詞匯,但是也不難懂。
可也就是不難懂,什么文物保護,教育基地等字詞,才更是讓他們瞠目結舌,也震驚難言。
一個女子一個平民女子的墓,竟還能到這種程度
還有關于黃道婆祠
據歷代上海縣志載,黃道婆祠也稱黃婆祠或先棉祠,俗稱黃婆廟,在華涇鎮南郊村黃婆廟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