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能不被金銀絲帛所誘惑”
“而且當機立斷,那行兵作戰之策略,可真是有條不紊,且進退得宜。”
“嗯是,這著實不簡單。”
于歷朝歷代下,仔細聽的將領不少,男人也不少,就連對戰事不太感興趣的女子,也是更凝神細聽之。
她們越發關注女子能做之事,以及可做之事了。
而這位秦良玉,還是出自明末時期。
可見當時風氣下,盡管仍是多加束縛女子,但若女子自身能夠自立自強,竟也是能出彩立足于世的。
而再看歷朝歷代下的眾多男人們
再次聽到一位女將軍事跡,復雜有之,感慨亦有之,并且更多也是意識到,這女子的確也能當為將領,其領兵作戰之能甚至能夠很強悍,并不比男子弱到哪里去,畢竟已經是第三位女將領了
其女子的能力和可作為的領域,并不是偶然。
若是這社會對其放寬限制,恐怕還能涌現更多有能力的女子出來
這一想到這里,就更是讓人五味雜陳,危機頓生啊。
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也不乏那些蠢蠢欲動者。
然而還是那個問題。
現今天幕一直在講述女子事跡,以及包括先前講的那些潛藏禍根與危害等,已然不是他們想如何就如何了。
而他們也是不能再想象,在天幕這次結束之后,究竟會發生怎樣的動蕩。
也許誰都不敢輕舉妄動,也許會直接迎來更大的動蕩變化等。
但無論如何,現下他們只能先繼續聽天幕講下去。
講那些讓他們也不得不在心底贊嘆一聲的女子事跡
天啟二年,即公元1622年,奢崇明包圍成都,四川巡撫朱燮元傳令秦良玉前去征討。
當時各地的土司都貪圖賊寇的賄賂,按兵不動,就只有秦良玉擊鼓西征
而后秦良玉率軍攻取新都,長驅直奔成都,將奢崇明擊敗,解了成都之圍。
奢崇明敗走后,秦良玉又率領秦民屏等攻克二郎關,佛圖關,再收復重慶。
于是朝廷授命秦良玉為都督僉事,充都督同知總兵,并加封為夫人,授馬祥麟為宣慰使,秦民屏為副總兵,秦翼明,秦拱明為參將,而授官之后,秦良玉又收復紅崖墩,觀音寺,青山墩等賊軍重要據點。
最終奢崇明兵敗自殺,秦良玉則是徹底平定奢崇明四川之亂,并且因功多次受到朝廷賞賜的金幣等物。
漢朝未央宮。
劉徹嘖嘖兩聲,此女子這是從無敗績一說嗎
從1620年到1622年,短短兩年,多次作戰,竟都能取得勝利,還多次得到加封賞賜,甚至授命為都督僉事,充都督同知總兵,并加封為夫人,其身邊人也是如此,這等成績,可真是沒得說了。
不過,劉徹又轉念一想,那可是明末時期,以一女子之身做到這份上,難道就遇不到阻礙
才一想到這里,便聽天幕繼續開口道
秦良玉作戰天賦出眾,并且不管是她的兄長還是弟弟,其作戰能力也是一絕,而且還都敢拼敢戰,敢沖敢打,這樣的一家子,再加上領命作戰的是個女人,如何能不遭嫉妒和偏見等,恐怕其背后的各種說辭還不知有多少呢。
畢竟有時候男人背地里嚼舌根攀咬的能力,可是一點都不弱呢。
雖然但是,盡管不想承認,可依舊感覺被當胸命中了的男人“”
不過對于這些人,秦良玉可是一點都不慣著。
她上書給明熹宗說“臣率翼明、拱明提兵裹糧,累奏紅崖墩諸捷。
乃行間諸將,未睹賊面,攘臂夸張,及乎對壘,聞風先遁。
敗于賊者,唯恐人之勝;怯于賊者,唯恐人之強。
如總兵李維新,渡河一戰,敗衄歸營,反閉門拒臣,不容一見。
以六尺軀須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靜夜思之,亦當愧死。”
“我帶著秦翼明,秦拱明裹糧出戰,先后取得了像紅崖墩三戰那樣的勝利。
可是那些離間我們君臣的大將們,他們沒見過賊兵的面,卻在那里整天揮著胳膊吹噓,等到和賊兵對壘時,就聞風而逃。那些自己被賊兵打敗了的人就擔心別人戰勝賊兵,自己被賊兵嚇住了的人就怕別人膽子比賊兵大。
像總兵李維新,他在渡河一戰中失敗回營,反而拒我于門外,不容我進城相見。
以一個六尺身軀的大男子忌妒一個巾幗婦人,他如果夜靜時想一想就應當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