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嘖,這理由倒真是找的好,找的“正當并且充分”,關鍵是那李治還同意了。
如此由那位唐高宗李治來祭祀昊天上帝,再由這位武則天親自祭祀皇地祇等,其影響力可不就是一下大了起來。
這個時候,每當李治理政,武則天便已然是
“垂簾于后,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于其口”。
而在李治封禪泰山,武則天充當亞獻之后,于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則稱為天后。
首先,我們從以上這些來看,其實武則天在當皇后時期,對于參與政事便很有想法,也可以說是有很積極的舉動,當然,這其中必然是少不了李治的認可和支持,以及對其的放任等。
雖然資治通鑒記載稱武則天最初能“屈身忍辱,奉順上意”,故而李治力排眾議,堅持立她為后。
待到武則天得志后,“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后所制”,李治不勝其忿,于是麟德元年,即公元664年,宰相上官儀請求廢后,李治亦以為然,即命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
但是在左右侍從及時奔告于武則天,即武則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訴之后,使其“羞縮不忍,復待之如初”,李治又因為擔心武則天怨怒,由此竟是哄騙她說“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
所以盡管李治曾經有過這樣的念頭,但終究還是重視武則天的情緒占了上風。
李世民“”
他實在是忍不住轉頭,看向被長孫皇后抱在懷里的李治。
這時候九歲的李承乾和八歲的李泰也都已經到了,兩人也是不約而同的看向正嘬著手指的弟弟。
李承乾沉默不語,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李泰倒是張了張嘴,好像想要說些什么,不過看李承乾不說話,他也就立即又閉上了嘴,最終什么話也沒說。
這邊李世民敲完李治的腦瓜殼,待李治哭著被長孫皇后抱在一邊哄著后,便又轉過頭看向他的長子。
但這會兒也是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畢竟對于未來怎么是雉奴當上皇帝,現在他也是什么都不清楚,于是只能在心底嘆了口氣,只希望天幕在之后能夠為此揭秘,這究竟是因為什么緣故,才導致未來竟是如此
不過話說回來,他倒是沒想到雉奴竟是也有治國之能。
李世民一邊又是嘆息一聲,一邊再凝神聽天幕繼續往下說道
廢后的事情不了了之,所以之后李治對于武則天的參政,倒是沒再有過什么。
然后就是封禪和稱天皇天后等,不過這中間給大家科普一個點。
就是我國現在的著名景點洛陽龍門石窟,其中雕刻的盧舍那大佛,就是于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四月,由武則天以兩萬貫脂粉錢,資助僧侶歷時三年九個月完成的。
后來武則天在執政期間,其宗教政策也是以尊崇佛教為主。
而且有記載稱盧舍那大佛,其實是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而雕刻的佛像,這其中也是有其政治意義在的。
于是在兩年后的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其對政事的參與便更加順理成章
如還是這一年的十二月,武則天上建言十二事,便被李治悉數采納,并且下詔頒布施行。
秦王宮。
嬴政不禁對比了下之前那兩位臨朝稱制的太后,想那呂雉和鄧綏在當皇后之時,恐怕也不是沒接觸過政務,但和這位武則天一比,可真是驟然間就顯現出了差距來。
當然,這其中就不得不說那位唐高宗李治,可是占據了很大一部分主要原因。
就讓嬴政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
這怕不是個情種吧
不過那武則天上表的建言十二事又是什么
說起建言十二事,是武則天提出富國強民的十二條政策。
該政策為普通百姓和中下級官員著想,為他們爭得利益,贏得了絕大多數百姓和官員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