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慶平洗了手過來接手。
聞言杜月蘭就擦了手把背簍上面的布掀開,將里面的雞蛋還有菜全部拿出來了。
“菜太多,我們一時半會兒也吃不完,”因為早、中午杜月蘭都在運輸隊吃的,“分點出來送人”
“我也是這么想的,”溫慶平點頭,“也跟她們說了別拿這么多,我們吃不了,但是她們都說拿來送人也行。”
杜月蘭拿出竹籃開始裝菜,“我現在一個月休息兩天,可能以后回老家都是你了。”
“沒事兒,夫妻一體,我就是你嘛。”
杜月蘭把菜送給幾位關系不錯的嬸子和嫂子,回來時就吃面。
溫慶平還煎了四個雞蛋,一人兩個。
“我聽張師傅說,咱們這一片也要牽電線了,可能就這幾天。”
杜月蘭挑起一筷子面吹了吹后說道。
“是嗎那可太好了,”溫慶平在外面跑車,見過有燈光的城市是什么樣子的,他們縣里也有電,但都在縣城中心的位置,像他們這種邊上的地方是沒有的,“以后咱們就不用煤油燈了。”
“是啊,”杜月蘭點頭,“我看頂多再過幾年,咱們老家也能用上電。”
果然沒過幾天,筒子樓就有人過來牽電線了,杜月蘭簽了字后,便有人過來在他們家門口上方安裝了電表。
“以后每個月用了多少電,這個電表都能看見的,”安電表的師傅順便跟她說怎么看,“電線都安好了,電燈泡得你們自己去買,想要亮一點就買瓦數大一點的,不過用電也會多一些,電費就高了。”
“明白了,謝謝啊。”
杜月蘭點頭道謝。
溫慶平已經去買燈泡了,杜月蘭把家里打掃了一遍,開始做晚飯。
隔壁肚子微微鼓起的黃大嫂看過來,“你們家要裝電燈泡啊”
“是啊,煤油燈到底沒有燈泡亮,用起來也麻煩一些,用電燈直接拉一下線就能亮了。”
杜月蘭一般不怎么和對方說話,但對方搭話時,她還是會禮貌回答的。
“一個月的電費怎么也要一兩塊錢,”黃大嫂摸了摸肚子,她有些舍不得。
“是啊,確實有些心疼。”
杜月蘭點頭,后面就沒搭話了。
正在做涼拌大蔥的蔥嬸倒是接話“我說黃家的,你現在是有身子的人,我看還是安一個燈泡比較好,這起夜的時候也亮堂。”
黃大嫂聞言有些心動,“這倒是。”
溫慶平回來后,把電燈安上了。
他買的中等亮度,門口炒菜做飯也能瞧見,還比較實用。
蔥嬸他們家也是買的這種。
因為他們兩家是最早買的燈泡,所以好些人都上來看這燈泡的效果。
王翠芬夫婦也上來看了看,“我覺得值,里外都能瞧見,可比煤油燈好,咱們家兩個孩子以后做作業也不傷眼睛。”
大哥也點頭,“那明兒我就去買這種瓦數的。”
家里有電燈后,杜月蘭夫婦覺得方便了許多,但是煤油燈也沒有丟棄,因為只要是刮風下雨,或者是打雷的時候,大多數都會停電,這個時候還是得靠煤油燈。
杜月蘭在運輸隊做雜工的事,除了溫大舅和杜母兩家都知道外,溫母那邊并不知情。
他們只知道用七年的時間,把那筆賬給抵了,眼下也不指望溫慶平夫婦回來,本來也要不到什么東西。
轉眼便是臘月,溫父背著手站在廂房門口看。
溫慶美在院子里清洗紅薯,溫慶嬌在掃院子,溫慶富則是在柴房旁邊劈柴。
“老三啊,你也老大不小了,”溫父忽然開口,“我和你娘準備給你相看對象,你早點成家,也早點為咱們老溫家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