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的必定也不希望孩子出事,次數多了,當媽的也承受不住這個心理壓力。
“醫院的條件好,也更衛生。”林清雅道,“消毒措施也好。”
周圍的人聽到這話,一個個都在說那女子婆家省了那么一點錢,可兩個男孩就那樣沒了。等他們家的兒媳婦以后生孩子,一定得讓兒媳婦去醫院生孩子,得多攢一點錢,那可是人命啊。
他們以前還覺得是女子的命不好,女子注定沒有兒子的,就算她生下來兒子,兒子也會沒了。不然,別人在家生孩子都能好好的,怎么到了那個女子那邊就不成。
當他們聽到醫生的話,這才知道是女子生孩子的時候沒有殺毒消菌好,那些病菌進到小孩子的身體,小孩子承受不住。
這個時期的農村,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醫院,他們都覺得醫院是一個吞金獸。只要他們去了醫院,不管他們拿多少錢過去,都不可能剩了。
他們還認為鄉下的一些人的方子就有用了,生孩子找穩婆就行,哪里用得著多跑醫院。
林清雅這些醫生到鄉下也是為了宣傳醫學知識,讓他們知道醫院沒有那么可怕。人生病了就是得去醫院,得早早去醫院,不能一直等下去,在家里耗費的時間長了,可能就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
在林清雅的前世,那時候已經比較發達了,還有醫保。即便那樣,還是有人有病的時候不去醫院,就是拖著。
林清雅能理解這個時代的人的心理,但是她還是希望他們能把握好時機。
那個女人抱著孩子走了,孩子在她的懷里沒有了氣息。
等林清雅等人坐上車要走的時候,他們看到那一名女子抱著孩子站在河邊。女子把懷里的孩子扔進了河里,就是裹著襁褓直接扔的。
“”林清雅震驚。
這一條河水的下游也許還有人要喝河水呢。
但是林清雅沒有沖過去,也許這是這個地方的習俗,嬰兒死了就是水葬。又或者是女子有別的想法,這都不是林清雅能夠左右的。
“或許,她扔的就只是襁褓吧。”張護士感慨,“每次來鄉下義診,總是看見各種各樣的事情。”
張護士想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都變強了,她也知道鄉下很多人過得很苦。每一次來,她都慶幸自己有一點文化,慶幸自己能在醫院當護士,而不是要到鄉下,也沒有嫁給一個不肯給自己花一分錢的男人。
在鄉下,有的也不是婆家人不肯出錢,而是婆家人真的沒錢。
“在家里生孩子,沒有處理妥當,確實就會這樣。”張護士道,“那些穩婆知道消毒,但也不一定能處理得好。”
更早的時候,那些人就用草木灰之類的東西,那些東西的病菌更多。
“孩子,母親,都可憐。”林清雅道。
“我們這些人,在醫院見生離死別,出來義診還是要見。”張護士道,“見多了,心還沒有徹底麻木,還有些傷感。”
“所以你們別跟產婦的孩子接觸太久。”林清雅道,“按照規定辦事,其余的時間,除非是病人家屬或者孩子有要求,就少看。”
“前兩年,我們科室有一個年輕的護士承受不住,她就去藥房了。”張護士道,“她說藥房就是給拿藥,基本不用面對那些病人的死亡。不用看著病人蒼白的臉色,見病人的次數少,心也就沒有那么慌。”
“到了病房,待久了,他們也知道一些藥是重癥用的。”林清雅道,“也知道有人可能熬不過。”
“好歹不是在他們的面前出事。”張護士道,“林醫生,現在是還沒有病人死在你的手術臺上,但是以后就不一定了。就是姜主任那樣厲害的人,也有病人死在他的手術臺上。醫生不是神仙,沒有辦法救活每一個人。”
“只能努力。”林清雅前世就看到有人死在自己的手術臺上,他們這些醫生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救不活病人,“這世上沒有絕對百分百的成功,就只能不斷地朝著百分百努力。”
“林醫生,你真的不像是一個進醫院一年的醫生。”張護士道,“更像是一個行醫多年的醫生。”
“沒準就是呢。”林清雅輕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