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對任何一個皇子來說都是屈辱至極的事,但他那些兄弟姐妹里又有誰會與他一樣遭遇這樣的事而六皇子本身卻早已見怪不怪,無論七歲以前,還是十歲以后,發生在他身上的此類糟心事件從未少過,彼時六皇子在皇城中尚無根基,自當要忍常人之不能忍,不過是臥薪嘗膽罷了。
只是那些人走后,他一點點朝自己輪椅爬,卻怎么也上不去的樣子,還是狼狽,十分狼狽,太狼狽了。
最后是路過的丞相大人目睹了這一幕,又好心將六皇子抱上輪椅的。他早不來晚不來,總是這么掐點似的每次都剛好撞上六皇子最落魄的時候,偏偏每次又都跟施舍一般,不會讓這份好意停留多久,上次是因為皇帝將六皇子送去無業寺,這次很湊巧的,是這一幕剛好被三皇子撞見了。
又很不湊巧的,三皇子旁的沒看到,只看到丞相抱著六皇子的那一幕,于是接下來的畫面可想而知,自然是他逃他追他拉住他的手他反手一巴掌他說你聽我解釋他
說我不聽我不聽總之,在最后的最后,他們終于將那層窗戶紙捅破了。
六皇子就在不遠處一直看著他們,也不知道他殘著一條腿是怎么能活躍在吃瓜第一線的,但反正他就是將一切都收入眼中了,還不曾讓那兩人發現,也或許是那兩人吻得太投入,又是剛心意相通的時刻,眼中自然只有彼此。
這一切六皇子都只是靜靜看著,無論那兩人用他的狼狽當紅線將彼此心意說開也好,還是之后別扭的擁吻也罷,六皇子始終都是淡淡的,不動聲色的,唯有在覺得無趣而打算離開前,看到那兩個人做出了某個動作,才讓六皇子臉上的表情才有了明顯波動。
這也是這本章回小說中,關于六皇子的描述里,唯一的波瀾。
是他看到丞相伸出手指,與三皇子做了一個拉鉤的動作。
小說在描述這一段時,啟用了一段插敘,敘述的是六皇子年幼的事。那是在十歲的六皇子即將被送去無業寺的前夕,臨行前,他突然跳下馬車,拉住了那個同樣打算離開的少年,問他“先生,是不是我走了,就再也不會有人記得我了,是不是所有人都盼望我離開,是不是因為我是個怪物,所以所有人都不喜歡我”
那位年輕的夫子聽罷后,揉了揉六皇子亂糟糟的腦袋,說道“殿下,你不是怪物,又怎么會消失,就算他們都不記得你了,我也會永遠記得殿下,因為我們可是最好的朋友,你若不信,我們拉鉤。”
六皇子問他“只要拉過鉤,你就不會忘了我”
少年道“是。”
便伸出尾指勾住了小皇子的小指,帶著小孩的手晃了晃,又用拇指按在對方的拇指上,少年才道“無論何時,我都會永遠站在殿下這邊,所以殿下,去罷,對你而言,那里一定比皇城要好上太多。”
原來大人說的話,都是騙小孩的。
因為少年他當初說的那些話,其實都只是為了引出最后一個“去罷”,時過境遷之后,再想起這件事的六皇子,才忽地品出了其中的意味。
在這么一段描述后,六皇子似乎就真的成了一道影子,一道甘愿做個備胎的影子,他開始默默對丞相好,卻又不說原因的好,也并非是要破壞三皇子與丞相之間感情的那種好,他只是會在二人吵架的時候來回周轉,會先去找他的三皇兄,微笑著聽三皇子大罵丞相不懂情趣,在三皇子發泄完情緒后委婉提起丞相為他做了哪些事,又有多在乎他云云;
勸好了三皇子后,他便會前往丞相府,將三皇子的狀態轉達給丞相,再聽丞相彈一曲古琴,最后給丞相提幾個怎么哄人的小建議,又由于六皇子心思細膩,幾乎每次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將吵架的兩個人重新撮合好。
實在是拉得一手好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