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而過,凌冽的寒風就把一老一少的口水給險些凍住,瑟瑟發抖,緊了緊衣服,把自個人都裹得嚴嚴實實,跟兩頭黑熊似的坐在這天山之上。
此地為天山。
蒼茫云海間。
大秦的江湖劍派眾多,開宗收徒的劍派里首推天山,走南闖北跑江湖的,誰都知道天山劍客取天山上積雪的凌冽孤寒入劍,不求劍勢,不練劍招,只取最上上層立意,以一腔劍意對敵。
真得了真傳的天山弟子,手上哪怕只是一根木枝,哪怕只是隨手的一刺一斬,也算得上是江湖中的上等劍術,叫人心驚膽戰,不敢小覷,鋒芒畢露。
只是近年來,天山沒有什么大事情出世,劍道魁首的名頭就開始轉到了原本的隱門青鋒解上。
大抵是江湖中圣地都有些足以和圣地這個名頭相匹配的軼聞,才能吸引一批一批的后來者拜師,像這先前的劍道魁首,天山劍派就有一口陰陽劍池,水波漣漪,清可見底。
不比那些名傳天下的景致差上分毫。
可若是有人敢踏入其中,便會被這一口劍池剮去了周身筋骨血肉,連個骨頭渣子都剩不下來。
江湖上有人說那口池子里面其實一滴水都沒有,只是一片劍氣汪洋,可大多數人是不信的,他們上得天山只是想要去看看那一副萬里江山圖。
用筆凌厲,每一筆就是一道劍氣,里面有大秦萬里山河,名山大川一百零八,也有人說那是道門典籍所載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總歸每一處山便是一山的劍氣,每一處水便是一水的凌厲。
若能夠得了哪怕一絲皮毛,也能在江湖上成名立足。
只可惜年年有人不惜代價上山觀摩,得道者寥寥,倒是有不少的人豎著進來,橫著出去,口噴鮮血,還沒能污了腳下的白雪,就已經給冷風一吹,變成了冰渣子。
謝山這幾年間不知道掃過了多少次。
可無論他怎么勸說,那些個背劍的男兒還是義無反顧得往進走,完后大呼一聲,直挺挺得倒地,謝山只能拖他們出來,背到山下面去,背了一路,也罵了一路。
可她雖然是覺得這些人的腦子,已經蠢到連自己老家的驢都懶得踢的程度,心里卻還是明白的。
畢竟,這江湖上能和這天山萬里江山圖比擬的劍道圣物,也就只有那青鋒解中,號稱山門之外的萬劍峰了,謝山盯著藕片似的大雪山,腦子里面想著,那不知道多遠之外的青鋒解有多高呢?
萬劍峰是不是比起青鋒解還要高聳孤立?
青鋒解外,萬劍峰。
林巧芙坐在山頂上一塊石頭上,她的膝蓋上放著一本書,可是她現在并沒有在看書,只是呆呆看著外面的一朵云彩發呆。
這山真的是一點不高,她想要看著那有些像糖葫蘆的云彩還得要多抬一抬頭,看久了脖子就會發酸,可要是活動活動,再抬起頭來,那糖葫蘆就已經被老天爺狠狠咬了一口,沒了原本模樣。
不像是在青鋒解山門當中,萬千云霧如海,卻都只是在腳下縈繞聚散。
就這萬劍峰的高度,哪怕是個年過古稀的老爺子也能輕輕松松爬上爬下的,和道門祖庭氣吞龍虎的氣象不能比,更比不上那融雪將淹江湖的北域天山。
可是在學劍的人眼里面,這山可是高得沒邊兒了,大約只比天矮上那么一兩寸,而這一兩寸到底是幾分幾厘,大約也是要好好斟酌定奪一下的。
山名萬劍,可是上面最多只有一百來把。
最出名的莫過于是放在山峰最上面的三愚劍,乃百年前劍圣所用,有人扼腕,若是那位劍圣老前輩能夠在支撐些時間,便能夠見得著道人持桃花,劍魁走塞北的大世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