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頗為大度,“三郎懂事得很,從來不惹我生氣。”
“只是我覺得自己年齡大了,三位兄長又都去了,我只剩四兄一個親人,多與四兄說說話,我便沒這么孤單了,豈不比在朝堂之上惹人不自在強”
李旦面上淺笑徹底淡了,“你不必替他說話,定是三郎這小子又惹是生非了”
“這小子從小主意便大得很,連我的話都不怎么聽”
“而今更是迎風長勢,不僅不聽我的話,連你這個姑姑都不放在眼里,簡直目中無人,不知尊卑”
李旦氣得不輕。
他記憶里的太平是千嬌萬寵的小公主,哪里受過這種委屈哪里有這種受委屈也壓在心里不與人說的模樣
定是三郎做得太過分,才讓她徹底寒了心,甚至懷念起幾位兄長,感慨自己的孤苦伶仃。
“二娘放心,為兄定會替你出這口惡氣。”
李旦吩咐左右,“叫三郎入宮”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斗爭越發白熱化。
但在這個時候,太平公主還是很有優勢的。
天幕之下,武三思來到太平公主的府邸。
正常人會客在花廳,尤其是太平這種講究的人,從不會在禮節上出錯,但是這一次,武三思卻被人直接引進太平的內院,且越往里走,苦澀的湯藥味便越重。
武三思心思百轉。
看來這位小公主雖然保住了命,但也被折騰得不輕,否則不會還在病重便急匆匆召見他。
武三思跟隨小侍女來到內宅。
薛紹起身,他忙不迭向薛紹見禮,待與薛紹寒暄完,才謹慎往床榻上的太平瞧了一眼,“二娘遭此大罪,需好好保養才是。”
“多謝表兄關心。”
太平懨懨應了一聲。
薛紹眉頭微動。
太平道,“我方回來,二郎便與我說表兄的人一直在府外徘徊,似乎有要緊事與我商議。”
“既為要緊事,便說不得要撐著精神見一見表兄。”
“敢問表兄,如何看待四兄登基,隆基為皇太子”
太平開門見山。
武三思眼皮狠狠一跳。
因為太平公主的確手段過人,無論是李顯的上位還是李旦的登基,里面都有她的手筆。
她有從龍之功,誅殺韋氏,逼小皇帝退位,這些事情李旦都看在眼里,于情于理都不會虧待太平。
要知道李旦能坐穩皇位,太平功不可沒,否則單是剁了嫂子,奪了侄子江山的騷操作就能讓他被世人罵出花來。
但現在不一樣啊,壞人全是太平做了,好處全落在他頭上,他但凡有丁點良心,他都會善待太平。
而李旦這個人呢,顯然比他那好兒子多了很多良心。
所以知道太平與李隆基面和心不和,他也努力緩和兩人之間的矛盾,試圖平衡兩人的關系。
天幕之上,李旦向李隆基道,“三郎,你當初殺婉兒,還能說一句事態緊急,容不得你查證分辯。”
“可而今你對你姑母又是什么態度”
“如果沒有你姑母,哪里會有你我今日的尊榮”
“三郎,人生于天地之間,當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
李旦語重心長,“不能忘本,更不能恩將仇報啊”
李隆基在朝廷被太平打壓得夠嗆,聽阿耶召見自己,還以為阿耶要寬慰自己,哪曾想,自己訴委屈的話尚未來得及說,便被阿耶劈頭蓋臉一頓訓斥,壓著的火在這一刻點燃,蹭地站起來與李旦理論,“阿耶且收了這些說教”
“姑母幫我阿耶難道忘了韋庶人在世時是怎么針對姑母的”
李隆基冷笑,“與其說姑母幫我,倒不如說姑母在自保,若不是我兵發禁宮,姑母便是那橫尸街頭的韋庶人”
“姑母若沒了我,只會落一個被韋庶人清算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