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李旦退位,李隆基登基,等待她的便是萬劫不復。
天幕之上,李隆基的幕僚大喜,“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圣人退位,朝政便落于大王之手,到那時,縱然太平公主只手遮天,也奈何不得大王。”
“你高興得未免太早了。”
李隆基鳳目輕瞇,聲音涼涼,“我的好阿耶可不是能眼睜睜看著他的好妹妹死在我手下的人。”
但李旦畢竟見慣宮廷里的明槍暗箭,知道一旦自己徹底放權,妹妹太平便必死無疑,于是他雖退位太上皇,但沒有完全把朝政交給李隆基,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且每五日都會在太極殿接受群臣的朝拜,不讓自己與世隔絕,不通外界消息3。
天幕之上,太平公主的心腹心下稍安,“二娘,李隆基帝位不穩,我們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第二日。
朝堂之上,太平公主公然提出廢皇帝4,此話一出,滿殿皆驚。
片刻后,眾人反應過來,依附李隆基的丞相群情激奮,破口大罵。
有一說一,這個時候太平公主的操作多多少少有點瘋。
以公主之身去廢皇帝的,她絕對是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
武曌瞇了瞇眼。
她這個女兒的行事,越來越沒有章法。
上官婉兒微蹙眉。
二娘并非沒有章法,而是李旦已退位,朝政遲早要落入李隆基的手里,這個時候不主動出擊,便是等李隆基來收拾自己。
而主動出擊的最好辦法,便是破釜沉舟,一往無前。
既然矛盾無可緩和,既然已撕破臉面,那么又何必藏著掖著
李唐天下,當能者居之。
當然,這次的公主廢皇帝以丞相們的激烈反對而作罷。
上朝時的李隆基退一步海闊天空,而下朝之后的李隆基忍一時越想越氣,越想越憋屈他怎么就攤上了這么一個神經病姑姑
寶寶們不要學李三的這種行為,用得著人家的時候那是一口一個親姑姑,用不著的時候就把人一腳踢開趕盡殺絕,自己做事不地道,人家再怎么瘋你也得受著。
天幕之上,下朝之后的李隆基臉色鐵青,烏云密布。
“圣人,您得趕緊想個法子。”
依附李隆基的朝臣比李隆基更愁。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到底是姑侄關系,打斷關系連著筋,哪怕李隆基斗輸了,死的估摸著也就李隆基與李隆基的兒子們,但他就不一樣了,他已將太平公主徹底得罪,若是李隆基斗輸了,他怕不是九族都得跟著陪葬。
“太平公主仗著太上皇的重新,宰相七人,竟有五人出自她的門下,而依附她的武將也是多不勝數。”
朝臣道,“若任由這樣發展下去,圣人只怕會成為下一個韋氏”
圖窮匕見的情況下,人的道德感會飛速下降,畢竟好人只能燒出舍利子,但在政治斗爭中是活不下來的。
于是咱們的太平公主,一次不成又一次與朝臣商議廢立5。
什么太子少保啊,什么雍州長史啊,什么左羽林大將軍啊,什么知右羽林將軍左金吾將軍甚至中書舍人你能想象的文武百官她都能拿捏。
單是商議廢立還不夠,她還讓宮人給李隆基送毒餅,準備一波就把李三給送走,可謂是萬無一失,永絕后患。
天幕之上,宮女緩步而行,進獻吃食。
李隆基拿起東西正要往嘴里送,今日被太平折騰得夠嗆的警惕讓他瞟了一眼宮女,只一眼,他便默默放下東西。
他記得姑母是知曉自己好美人的事情來著。
事出反常必有妖。
給他送東西的人不會無緣無故換成過于漂亮的人。
但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有人就是有些運氣在身上的,比如說,李隆基沒被毒死。
不僅沒被毒死,還惱羞成怒發揮自己的特長兵變。
天幕之上,又一次血流成河。
咱就是說,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在被李旦削去兵權的那一刻,太平公主的結局已經被寫好,而她之所以能到現在,是因為她對朝堂的影響大到讓李隆基不敢擅動,而她的主動出擊,更是在一定時間內讓李隆基自顧不暇。
但再怎么自顧不暇,當李隆基反應過來之后,其麾下的衛士也足以讓太平公主成為下一個韋氏。
天幕之上,喊殺聲連天。
“二娘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