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李君羨一步一回頭,戀戀不舍辭別長安。
而此時長安城里的太宗皇帝,于城樓上負手而立,淡淡看李君羨的車馬越來越遠。
但李君羨這個人,你不得不說是有點玄學在身上的。
作為一個跟隨太宗皇帝打江山的武將,你該有的政治敏感度總得有點吧
太史占卜的“女三昌”,謠言“當有女武王者”,聯想一下自己身上背著的五個武,再想想自己突然被罷免軍權調離長安,這么多事情加在一起,難道不能讓你有點警覺性嗎難道不能讓你夾起尾巴低調老實不搞事嗎1
但李君羨不。
這個buff疊滿的男人,在華州當刺史的時候聽說有一個江湖騙子能辟谷長生,立馬召見,奉為上賓,倆人天天湊在一起,神神叨叨竊竊私語2。
天幕之上,李君羨的府邸煙霧繚繞,不是在煉丹,就是在修道。
裝神弄鬼高深莫測。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但當上位者作風清正道德感比較高的時候,臣子們的道德感包括良心上限也是比較高的,君臣相和其樂融融,以至于讓以挑刺懟人著稱的御史們在貞觀年間發揮不了自己的作用,日常對自己的職業操守產生懷疑。
直到他們得知李君羨修仙又嘀嘀咕咕。
御史們這么一看,哎呦我去,來活了兄弟們,搞他
于是乎,御史們上書太宗皇帝,說李君羨在家跟妖道勾結,圖謀不軌,陛下您不能不查啊
天幕之上,御史們手持象笏,群情激奮,只差把李君羨的祖宗十八代一塊給罵上。
主位上的太宗皇帝輕捋胡須,神色若有所思。
咱就是說,寶寶們,氣氛被御史們炒到這種程度,李君羨他再不死就真的不禮貌了啊
太宗不是沒給他機會,也不是不念舊情,讓你做個刺史你還折騰搞事跟妖道勾結,你這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啊
所以這次咱們的太宗皇帝略微猶豫一下,就把李君羨給噶了。
天幕之上,刀斧手即將行刑。
李君羨抬頭望天,無比悲憤,“圣人,臣何罪之有啊”
李君羨究竟有什么罪呢
大概率就是運氣著實不好,在預言已經明晃晃的情況下,自己身上背著五個武,卻沒有一點政治敏感度,明明太宗皇帝已經顧念舊情放他一馬,他不小心謹慎茍一茍,還跟妖道搞什么玄學,簡直把我要作死寫在腦門上。
天幕之下,李旦嘆了口氣,“所以他是替阿娘死的”
“祖父殺錯了人”
“多半是的。”
李顯看了一眼天后,又飛速收回視線,“誰曾想祖父英明一世,卻做過為這件事而屈殺李君羨的事情來。”
太平攏著衣袖,沒有接話。
而殿外的文臣武將們心情卻頗為復雜,甚至悔恨交加。
倒也不是覺得李君羨死得可惜,而是覺得曾經的自己當局者迷。
若他們知曉“女主武王”指的是太宗皇帝身邊的武才人,那他們拼著一死也要勸太宗皇帝殺了這妖孽,省得幾十年后篡奪李唐江山。
當然,倒也不用拼死一諫。
天后在太宗皇帝身邊時并不受寵,而太宗皇帝也非好色誤國的昏君,且恰恰相反,太宗皇帝是亙古未有的絕世明君,他們只需三兩句話,便能讓太宗皇帝為江山社稷誅殺天后,而不是像現在這般,天后大權獨攬,不日便能將江山盡握,他們這幫李唐朝臣,卻只能眼睜睜瞧著。
為臣如此,百年之后如何面對太宗皇帝
朝臣世家們悲慟不已。
與跪著天幕哭太宗皇帝的朝臣宗室們相比,天后此時的表情卻頗為平靜,她靜靜抬頭看著天幕上太宗皇帝的臉,想從他臉上看出什么。
明明已死去那么久,可只要當他出現,他便是九州四海為之叩拜的人,心悅誠服,無比虔誠,遠不是她的重壓之下才有的臣子賓服。
她絲毫不懷疑,若天幕上的人能死而復生,這些朝臣宗室們會毫不猶豫投向他,甚至她一手提拔的寒門心腹也會如此。
他們那么那么敬重他,那么那么懷念他,在他們心里,他是近乎神祇的存在。
盡管天幕此時講的是他為預言而冤殺李君羨,但所有人都不會覺得他昏聵更不覺得他殺錯了人,他是暴君,而是只會覺得天意弄人,他被預言所誤,沒有殺她,才會有未來的武周代李唐的禍事。
他哪怕做錯事,世人乃至天幕都會幫他找理由找借口。
天后眸色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