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長眉微挑,驕矜又自負,“借她之寵,來分蕭淑妃那個賤人的寵愛。”
“一個年齡大又侍奉過先帝的人,可比蕭淑妃好拿捏多了。”
咱就是說,這絕對是王皇后有生以來做的最錯的一件事。
本來想驅虎吞狼,沒想到卻是引狼入室,之后無論是她,還是蕭淑妃,都成了武皇的手下敗將。
天幕之上,武才人在小宮人攙扶下了馬車,此時她的小腹已微微隆起,她輕撫著的肚子,抬頭看著闊別已久的皇城。
天幕之下,武三思來到同樣闊別已經的宮殿。
早在天后與他的父親還未徹底撕破臉皮時,他也曾跟隨父親進宮,拜會已經成為皇后的天后。
但那已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久到他的記憶都有些模糊,而今得幸再入宮,讓他有種別世經年的恍惚感。
他束手束腳走進殿,尚未看清殿內高坐在主位上的人,便對上面的人行三叩九拜的大禮,“拜見天后。”
待他行完大禮,他又微微欠身,“侄兒三思拜見姑母。”
先君臣,再論親。
在他之后,其他武家兒郎也有樣學樣,向天后行跪拜之禮。
天后眉梢微挑。
這些侄子們比她的兩位好兄長聰明,善于迎奉,也善于鉆營,略微調教,便能成為她掌心的一把尖刀。
“難得你們還認我這個姑母。”
天后緩緩開口。
武三思打了個激靈,“姑母此言侄兒如何擔得起”
“只有姑母不認我們,哪有侄兒不認姑母之理”
說話間,砰砰在地上磕了幾個響頭。
尋常會客會有軟墊或者小秤,哪怕不賜座,跪在軟墊上也能保護膝蓋不受傷,但因為他們父親的緣故,天后對他們連半點臉面情都沒有,小秤有,但他們不配坐,至于保護膝蓋又彰顯身份的錦毯,則是沒有鋪在殿里,他就這么跪在冰冷地板上,幾個頭磕下來,額頭一片殷紅。
“姑母大人有大量,將侄兒從千里之外召回,已是侄兒幾世修來的福氣,侄兒哪敢不認姑母”
武三思忙不迭表忠心,“侄子只求姑母不計前嫌,讓侄兒在姑母面前盡孝,以彌補阿耶曾經犯下的滔天大錯。”
但此時的王皇后并不知道自己招惹了一個怎樣厲害的人物,仍在自己的宮里沾沾自喜,得意自己終于有了幫手,有人能替她制住蕭淑妃。
被她寄予厚望的武皇,的確沒有辜負她的期望,很快打敗蕭淑妃。
但在打敗蕭淑妃的同時,把她一塊打敗,讓她這個皇后娘娘的位置徹底做到頭。
天幕之上,李治焦急在產房外走來走去。
“生了嗎”
李治不停問從產房里快步走出來的小宮人,“媚娘可還好”
永徽二年五月,武皇生下長子李弘。
次年五月,武則天便被拜為二品昭儀。
永徽六年,李治廢王立武,武皇叱咤后宮威懾前朝的時代徹底到來。
天幕之上,封后大典。
武皇后盛裝華服,與李治一同接受朝臣命婦們的朝拜。
但在這期間,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u主覺得可以聊一下。
在生下長子李弘之后,武皇又很快生下自己的長女,安定思公主。
根據新唐書與資治通鑒記載,武皇為了能扳倒王皇后,自己親手掐死了長女,用來嫁禍給王皇后,最終導致王皇后被盛怒之下的李治廢棄。
天幕之上,王皇后一臉慈愛,逗弄著襁褓中的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