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公主,是天家皇室,怎能以這種奇恥大辱而死
韋后緩緩抬頭看天幕。
所以,她與裹兒最終竟落了個這樣的下場
“這、何人如此大膽”
李顯從痛失愛子的悲慟中回神,“我要將他挫骨揚灰”
哦,對了,在這兩場的政變之中,有一個男人的作用不容忽視,甚至左右了政變的結果,他就是楊思勖,
在景龍政變中,他陣前斬將,重挫李重俊的銳氣,而在唐隆政變中,他打開宮門,讓叛軍得以長驅直入,徹底改寫歷史走向2。
武皇懶懶收回視線。
“又是一場兵變。”
她輕嗤一笑,視線卻瞥向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嘆了口氣,“婉兒怕是也不能獨善其身。”
當然,在這場兵變之中,我們的一代才女一代女相上官婉兒也沒能逃得一死。
她拿出自己與太平公主一起擬好的詔令,本欲借此保命,卻不曾想仍被推出去斬首祭旗3。
天幕之下,太平公主微微一驚,“婉兒”
“何人竟這般大膽”
斷然不會是三兄的幾個兒子。
李重福構陷重潤,日后韋香兒掌權,定然不會讓他好過,所以他根本不會有兵變逼宮的機會。
李重俊已逼宮失敗,自然也沒有這個可能,而李重茂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三歲看老,未來也不會有什么大智慧。
問題出在四兄那。
是四兄,或者是四兄的兒子殺了她的婉兒
太平公主鳳目輕瞇。
片刻后,她冷笑一聲,吩咐左右,“打開府門,迎安樂郡主。”
此時的安樂,必然在前往她府邸的路上。
這場兵變直接導致未來的太平公主與兵變的主導者兵戎相見,不死不休。
當然,這都是后話,咱們繼續說安樂公主。
后世的史書們喜歡把安樂公主描繪成驕奢無度的戀愛腦,連她的野心都是她的駙馬武崇訓所攛掇的。
因為她太喜歡武崇訓,所以武崇訓說什么是什么,武崇訓讓她做什么她便做什么,哪怕是皇位她也要爭一爭。
她的野心并非出自于她的本心,而是來自于她的愛情,她為了討好男人才滋生出想要謀奪皇太女的野心4。
但當我們細看這段歷史,我們就會發現這種說法完全立不住腳,前言不搭后語,甚至自相矛盾。
因為這段歷史前腳說安樂愛武崇訓愛得死去活來,為討好武崇訓而爭奪皇太女之位,后腳就說安樂公主淫蕩,在武崇訓還活著的時候便與他的堂弟武延秀私通,武崇訓為她死在景龍政變之中,她非但不感激不傷心,不為武延秀守節,反而迫不及待嫁給了武延秀5。
天幕之上,長安城中又有盛事。
這是一場比太平公主出嫁之時更為盛大的狂歡,安樂公主借皇后依仗出嫁,有頭有臉的官員們為她送嫁,相王李旦為她障車,甚至就連天子與皇后親臨安福門觀禮。
而在她出嫁的第一日,天子竟在太極殿大宴群臣,安樂公主錦衣華服而出,拜完天子拜公卿,而公卿大臣們見了她,無不磕頭見禮。
敬她近乎儲君。
而她絲毫不覺得這是僭越,是大不敬,她享受著眾星捧月,公卿大臣們的跪倒在地,甚至太平公主與武攸嗣都牽手而出,雙舞于大殿之上向李顯拜壽。
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中,人人都在奉承恭賀安樂公主,而那個死在景龍政變的舊駙馬武崇訓,似乎早已被眾人所遺忘,甚至就連愛他至深不惜為他謀奪皇太女之位的安樂公主,也早已忘記他的存在,與新駙馬載歌載舞,分外恩愛。
天幕之下,九州百姓為之沉默
在武崇訓活著的時候便與武延秀私通,在武崇訓替她慘死之后迫不及待嫁武延秀,就這還叫愛武崇訓至深,甚至為了討好武崇訓不惜謀奪皇位
蒼天在上,天家皇室的愛情都這么廉價,這么攻于心計嗎
原諒身為平民百姓的他們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