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背叛武皇的人顯然不止這兩個,她的子女也在其中。
李顯率左右羽林軍沖入禁中,誅殺二張2。
武皇鳳目輕瞇,“郎”
上官婉兒手指微緊,筆尖在宣旨上拖出一團墨跡。
武皇淡淡掃了她一眼,又將視線移回天幕。
武皇退位,武周滅亡,李唐復辟。
因誅殺二張維護李唐社稷有功,太平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李旦被封為安國相王,張柬之等人也被大封特封,韋后與李顯徹底迎來自己掌權的時代3。
天幕之上,李顯登基,韋后封后,場面恢弘而壯麗。
但恢弘壯麗的場面并沒有讓九州百姓為韋后感到高興,感嘆她終于苦盡甘來,反而有種眼見她高樓起,眼見她樓塌了的嘆息不安。
現在花團錦簇的熱烈,終究抵不過未來身死族滅的凄涼。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舊唐書說李顯是率領左右羽林衛沖入禁宮,但后來的資治通鑒說李顯不敢兵變,別人都沖進去了,他還躲在家里不敢出來,后來是駙馬把他抱上馬,他才不得不硬著頭皮去逼宮4。
一個是主動兵變,一個懦弱怕事趕鴨子上架,咱就是說,資治通鑒是不是跟李唐皇帝們有仇逮著機會就照死里黑李唐的皇帝們
看完李顯的舉動,我們再來看李旦與太平。
二張死后朝臣們怕再生突變,李旦統率南牙兵馬捉拿二張的爪牙,至于太平公主,則記載得非常含糊,但不可否認的是,兄妹倆都是有功之臣,于是一個封安國相王,一個封鎮國太平公主。
而張柬之逼宮成功,妥妥的從龍之功,所以他們人人加官進爵,在朝堂上形成一股足以對抗皇權的勢力。
天幕之上,李顯與韋后推行新政。
但他的政策完全被駁回,哪怕身為天子,也要看臣子的臉色。
他是一個被臣子推上皇位的天子,他在一群擁有從龍之功的臣子們面前立不起君主之威。
這些臣子能把李顯推上皇位,就能把李旦或者其他人推上皇位。
為了削弱李顯的勢力,這些人手底下的人用呂產呂碌打比方,建議他們把武家人全噶了5。
看過我之前的視頻就知道,呂家人從無謀反之意,所以噶武家人的提議就很明顯,李顯在朝中本來就沒什么根基,如果武家人噶了,李顯就是光桿司令。
但這些人到底比陳平周勃多了那么一丟丟良心,而韋后與李顯也不是任人拿捏的傀儡,所以他們想要噶武家人的想法并沒有實現。
對于足以威脅皇權的這些人,韋后李顯不能得罪,但更不能放任,如何解決這些人,成了李顯與韋后掌權之后遇到的第一個問題。
天幕之上,李顯長長嘆氣。
“三郎不必嘆氣,我有法子。”
韋后悠悠一笑,眸光微深,“他們不就是想要權嗎給他們。”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他們會死于他們所求的權勢之上。”
不得不說韋后真的很擅長玩弄權術,在打擊這五個人的事情上,她的操作堪稱驚艷。
她先把這五個人封為郡王,削去他們的丞相之權,沒了丞相之權,再削去兵力,這些人便只能任由韋后拿捏,然后該貶貶,該殺殺,威脅皇權的五王不復存在。
當然,在削弱這五王的勢力的時候,咱們的韋后再次充當了反面人物。
寶寶們就能在史書看到各種記載,什么韋后進讒言啊,什么韋后排除異己啊,總之鍋全在韋后身上,而中宗李顯就是眼睜睜看著忠臣被貶而毫無卵用的傀儡皇帝,短短幾句話把李顯與韋后黑了個徹底。
不過黑歸黑,權勢是騙不了人的,威脅皇權的權臣全部被清理,朝政終于被韋后與李顯握在手中。
放眼天下,除了太平與李旦對他們還有一定威脅外,剩下再無人能威脅到他們的統治,他們終于能安心坐在皇位上,開啟自己的新政,也開始為女兒安樂公主鋪路。
史書有言,長寧安樂兩公主給衛士,掌兵權。
是的,寶寶們沒有看錯,平陽昭公主累死累活打下大片江山,到最后仍因女子身份而被罷黜兵權,但在李顯這里,他把歷代皇帝極為吝嗇的兵權輕而易舉交到女兒的手中。
而他為女兒鋪的路也不僅于此,神龍年間,長寧、安樂、宜城、新都、定安、金城凡七公主,皆開府置官屬,視親王。
他是真真切切在為女兒上位在鋪路,而所有公主開府治事,視同親王,便是他將女兒立為皇太女的第一步。
哦,對了,這里需要提一嘴,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能名正言順繼承皇位,他給武皇上的尊號是則天大圣皇帝。
天幕之下,武皇瞳孔微縮。
所以,她死后的尊號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