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普聞言面色微變,卻終于還是喜色多了些,便當即俯身拜謝自家府君的提拔,并轉身又拜謝過了公孫珣的舉薦。
話說,這些天中不止一人替公孫珣試探過程普的心思,程普本人也是有所意動……他是真覺得這個公孫主計是個敢做事情且能做事情的人,而且出身還不賴。但是,如今這世道怎么看都還在秩序中,作為一個上有著家庭牽掛,而且前途看起來還不錯的年輕郡吏,他是不可能只憑意氣相投這四個字就學著韓當那個無牽無掛之人如何如何的……說白了,公孫珣前途在近在咫尺,但此時終究還只是個兩百石小吏。
當然了,這個安排也足夠了。因為經過公孫珣此番舉薦之后,所有人就都知道,這個之前就是公孫珣族叔公孫昭屬吏的程普,只怕一輩子都要打上公孫氏的烙印了。
想想也是,先后得到人家叔侄二人的舉薦,還想如何呢?
從此以后,若是天下太平,公孫氏的誰誰誰死了,他程普是要棄官奔喪的。而若是真有那么一個天下有變的時節,所謂門生故吏舉家來投,對于公孫氏而言,講的就是程普這種人了。
看到程普有了個結果,公孫珣趕緊扶起對方,這才舉杯滿飲,高臺上瞬間響起了一陣喝彩之聲。
而另一邊,幽州刺史劉虞聽著這高臺上滿堂喝彩之聲,又看著王太守、趙太守二人的裝模做養,終于也在心里感嘆一聲,然后豁然站起身來。
話說……不要把天下人當成傻子。
公孫珣潛入敵營一事也好,趙老夫人臨街指婚也罷,都是眾口傳揚,滿城皆知,而且用不了多久說不定就是天下皆知了……所以,是那王太守不曉得此人根基,還是劉虞這個幽州刺史不曉得此人底細?實際上,這一番做作,無外乎是當岳父的要避嫌,不好親自上場捧自己女婿,而王太守作為一個來蹭功勞的,有求于人,這才會心照不宣的上場來當這個托。
至于說托給誰看?除了劉虞這個幽州刺史還能有誰?
須知道,大漢以察舉制為仕宦正途,別人倒也罷了,而公孫珣明顯是要走康莊大道的。然而,孝廉這種東西遼西一年才一個,而趙太守既是剛剛履任,也是要避嫌的……公孫范、公孫越他可以大筆一揮給個孝廉,那公孫珣這個親女婿怎么講?真要是舉了孝廉說不定也會被人笑話的。
那怎么辦呢,能不能有什么康莊大道讓我們的公孫主計盡快當上正經大官啊?
答案是找州刺史!向朝廷推薦人才本來就是刺史的基本職責,除了郡里的孝廉,州里面每年也是要舉一次茂才的!而且因為是州里面舉薦的,再加上被舉薦的人多是已經出仕的官吏,所以和孝廉相比,茂才的人數更少,重要性更高,前途更好!
那么回到眼前,這一番唱念做打之后,坐在上首的幽州刺史劉虞劉伯安……人家爺爺做過光祿勛,父親做過東海相,自己也是郡吏、孝廉一路上來的,又焉能不知道這兩位太守的小心思?
當然了,知道歸知道,許還是不許,你劉刺史總得給句話八?
于是乎,一念至此,這劉虞倒也干脆,直接起身就來到了公孫珣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