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亂糟糟的黑夜火光中,一只箭矢不知道從哪里忽然飛來,將沒有披甲的公孫珣直接射翻馬下。
這下子,周圍漢軍紛紛失色,鮮卑人個個驚愕,整個戰場仿佛也是為之一滯!
一瞬間,有人驚喜過度,有人心思微妙,有人心中失措,有人驚嚇欲死……然而事實證明,所有人都想多了,因為僅僅是數息之后,不待周圍的軍士上前查看,公孫珣居然就自己重新爬上了戰馬,然后咬著牙當眾將肩膀上的那支箭給直接掰斷。
“都看什么?”公孫珣將斷箭擲在地上,然后按著自己的左臂放聲怒吼。“胳膊上中了一箭難道會死嗎?都去與我放火!”
看見這一幕的漢軍,士氣再度大振,而原本想依靠著王庭柵欄組織一些抵抗的鮮卑頭人卻個個面無血色,竟然直接再度轉身逃竄,任由漢軍放火!
自公孫珣下令讓高衡出擊算起,漢軍與鮮卑前后苦戰了大半個時辰,對雙方而言都是意外迭出,都是計劃屢屢失效,都是靠著臨機應變來處置戰局。但最終,還是漢軍憑著一股血勇之氣勝過了對方,先是強行越過了歠仇水,然后又點燃了鮮卑王庭!
適值夏日,南風微醺……而鮮卑王庭也畢竟是一個萬里大國的王庭,各種帳篷、倉庫、木制廊舍一路鋪到了彈汗山的半山窩上,所以火勢一起,再難相制。
遠遠望去,更是如同一支突兀立在草原上的火炬一般,讓人難以移開目光!
“伯圭,我孫文臺有一言,令弟是個真英雄!”數十里外,孫堅看著遠處那道火光驚愕一時,然后終究是難以自持,忍不住轉身對著身旁一人如此言道。
公孫瓚立馬在旁,看著北方,手握自己的雙頭長槊,卻是默然無言。
而就在距離這二人區區數里外的一個小坡上,黑夜中,今年剛剛四十歲,卻已經滿面霜痕的鮮卑開國大汗檀石槐,也是勒住馬匹,扭頭盯著自己的王庭沉默不語。
——————我是沒錢過520的分割線——————
“……爭相入水。敵軍甚眾,太祖既當先而戰,又無甲,乃屢受刀矢。凡受數創,皆不裹,凡受數矢,皆折而擲地,由是三軍用命,賊眾喪膽。當是時也,將有失馬者或拽袍澤馬尾突陣,士有矢盡者皆索鮮卑尸身續射,故賊雖眾,仍至速敗!太祖乃迫近王庭,舉火焚之,夏夜風盛,其光煙直映百里,震動漠南!”——《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PS:感謝書友十7年的打賞,感謝百合娘的二次推書……
還有……拽著馬尾巴突陣的戰術是捻軍面對僧格林沁時的一個經典戰術,一般是二人組合,一個人騎馬甚至騎驢,一個人拽著馬尾巴或者驢尾巴跟在后面跑,前者負責沖散陣型,后者負責補刀……這種戰術對付組織度不高的軍隊簡直不要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