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到營地處,漢軍辛苦立營,至晚間方才勉強成型,而后又有曹操、徐榮、鄒靖、公孫瓚、呂布、傅燮等人紛紛過來問候、訴苦等等……
公孫珣也自然要設宴招待。
然而酒過三巡,公孫瓚率先郁氣難耐,對官職注定要攆上自己的公孫越酸氣逼人;然后是關羽與呂布起了沖突,差點沒大打出手;好不容易將這些人安撫掉,最后卻是曹操喝上了頭,并在酒后大哭特哭,自訴無顏祭祀橋公……弄的公孫珣也感慨了起來。
說一千道一萬,他何嘗不對橋玄有幾分感激,幾分復雜心緒呢?
不過,公孫珣終究不能和曹操相比,以至于為此在軍中直接醉酒,而事實證明他這種小心還是很正確的……當夜凌晨三更往后快到四更的時候,突然間,漢軍全營震動,然后皇甫嵩那邊匆忙遣人來報,說是廣宗城中有異動!
公孫珣根本不用去看,就已經醒悟了過來,這必然是下午皇甫嵩下令撤開周圍三面圍壘,然后城中張梁迫不及待的想要趁機逃竄。
不得不承認,張梁如此舉動,是很合理也很正確的反應,甚至堪稱出色。
兄長去世、軍隊損失過半、士氣低落、城防崩塌,已成必死之局。而這個時候,皇甫嵩已經讓開了三面圍壘,可包含著大股騎兵的援軍卻遠來立足未穩,疲憊至極,簡直是唯一的遠遁良機!
平心而論,真要是讓這廝渡過漳河進入鉅鹿澤,說不定后世就會有一個‘黃天重來未可知’之語了!
然而事到如今,公孫珣也好,皇甫嵩也罷,哪里會讓他如愿呢?
“拜見五官中郎將!”
皇甫嵩百戰之將,這一次,根本不用公孫珣去要什么羌人了,因為無論是帶著西涼騎兵和羌人騎兵的李傕,還是昨晚上在此處做客的公孫瓚、傅燮,此時紛紛聽從皇甫嵩的指派,直接緊隨報信的信使來到了公孫珣身前……他們都是皇甫嵩那邊統帥騎兵部隊的將領。
“軍情如火,不必多言了!”亂糟糟的營盤中,火把下的公孫珣也懶得客套,直接拔刀下令。“營中步兵交與程德謀統一指揮,去隨皇甫公破城,所有騎兵將領即刻帶本部隨我啟動,去追張梁……告訴所有軍士,此乃此番黃巾大亂最后一戰,我不要首級不要繳獲,只要張梁部覆滅!誰若誤事,殺無赦!”
眾將紛紛凜然聽令。
—————我是終于藥丸了的分割線—————
“公孫瓚嘗以公事迎太祖,越在側,為護軍司馬。瓚以越官階平己,乃作色不夷。越覺惡,于席間移身就之,持其臂慰曰:‘兄弟相處,何以官階論之?’瓚撥其手曰:‘九月天寒,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太祖于首席聞之,乃暗解紫綬金印,瓚遂羞。”——《世說新語》.忿狷篇
PS:昨晚上睡醒后熬夜寫的,勉強先更一章……省的晚上睡著再挨罵。
還有書友群,684558115有興趣可以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