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公孫珣與戲忠曾經討論過此事,隔岸觀火,他們看得更清楚,這個時候走程序是必然難成的的,維持平衡也極度困難,撕破臉反而是必然的。
一切都如計劃中的那樣,五月初,袁紹為司隸校尉,假節;王允為河南尹;董卓、丁原、橋瑁也各自引兵來到洛陽周邊,其中橋瑁在洛陽城東面鞏縣,丁原在西北面孟津,董卓在西南面河南縣幾陽亭。
這里多說一句,董卓沒那么囂張跋扈,他從函谷關過來后進軍到距離洛陽城只有數里的顯陽苑后,何進派出了使者,其人就老老實實的按照命令,帶著兵馬轉向到幾陽亭駐扎了起來。
這里距離洛陽城足足三十里。
總之,除了一些不傷大雅的小細節外,三路兵馬總體上沒有任何超出控制的跡象,他們完全按照何進、袁隗等洛中那個已經事實上結盟的誅宦共同體的指示行事……也就是假裝不聽中樞的命令,打起誅宦的旗號嚇唬人,但實際上本身并未有什么出格的表現。
而真要說出格,也只能是丁原了,這位前并州刺史,現任武猛都尉,居然一把火燒了孟津,火光映照幾十里,洛陽北宮都看的清清楚楚,然而依然是奉命而為,也就是奉何大將軍之命嚇唬太后的。
與此同時,董卓則非常默契的上了一個奏疏,殺氣騰騰的要求太后允許他引兵入洛,殺光張讓等輩。
這個手段……怎么說呢?
效果居然非常有效,甚至遠遠超出了何進的預料……因為這個宛如亮刀子一般的動作提醒了所有人,在十常侍出賣了蹇碩而外兵又已經到來的情況下,宦官們其實已經喪失了武力反抗的基礎。
何太后被嚇到了,宦官們也倉惶而又無奈,甚至于公開在嘉德殿上朝何進下跪求饒。
政治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此處,這個時候,何進明明可以直接下令衛士動手抓人,卻偏偏只是訓斥了對方一番,然后居然只把這些人趕回各自在洛陽的家中去了!
為什么?
何大將軍不想誅宦了嗎?
當然不是,事情到了這一步,何進只有誅宦一條路,否則他將面對公族、士人,甚至邊將的憤怒!早在數年前,韓遂就把話說的很清楚了,天下局勢越來越糟糕,而天下人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所以只能去誅宦!
那是何大將軍愚蠢嗎?
或許的確有點蠢,但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實際上,何進也只是想再等等而已。
而公孫珣的捷報,就是在這么一種詭異的僵局中來到洛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