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我明日就上表天子,與你們兩個雜號將軍的稱呼,便各自引兵回去吧。”公孫珣揮手道。“長安這里千頭萬緒,我實在是沒心思招待你們,而你們也要早些回去后安定涼州秩序,撫慰涼州人心……告訴他們,大漢安定了百年,涼州亂了百年,如今大漢全亂,但我公孫珣取了關中,卻也該輪到涼州稍微安定了。”
韓遂等人俯首告辭,公孫珣便將名單收起,也沒做多想。
話說,衛將軍府難得大開,自然是門庭若市,所以韓遂等人既走,門前義從便立即又引人至此,而這一撥人乃是三兄弟,分別喚做張范、張昭、張承,乃是河內修武名門,留侯張良之后。
其中,張承乃是正經的衛將軍屬吏出身,算是公孫珣故吏……出身頂尖名門,又有這么一層關系,也難怪會這么早過來,同時也難怪義從將他們放到最前面。
話說,另一個時空里,這哥仨曾經一度謀劃過對付董卓,卻又自己放棄了,然后一起逃到揚州,最后被袁術給逮住,到官渡之戰后才回到中樞,并受到曹操重用。
而此時,有這么一層關系,公孫珣自然是覺得水到渠成,于是當即起身相迎,一方面要讓張承回歸幕府,一方面卻又主動跟張范直言,請對方留下來擔任自己的奏曹曹掾。
不過,張承的回歸是一口而定,張范卻婉拒了公孫珣的征辟。
公孫珣驚訝之余卻也恍然……一來,之前在河內他就知道張范這個人極度恬淡,很有道家出塵的感覺;二來,他也理解張范的心態,自己之前在未央宮的氣勢太足了,以這種聰明人而言,未免會有些擔憂,其人或許是偏向自己的,但卻不想在漢室與自己之間站隊。
放棄中樞職務,成為他公孫珣的直系掾屬,不到萬不得已,他這個留侯之后是不會這么做的……尤其是修武張氏還跟公孫珣有香火情,只要這位衛將軍不是個分不清敵我的傻叉,那就不會為難他的。
實際上,對此公孫珣果然無話可說。
當然,有些失望卻也難免。
其實,對于能在長安招攬到的人才,公孫珣心里是有一桿秤的。
如馬騰韓遂那邊送來的人物,盡管出身邊郡,而且身上反賊的味道是怎么洗都洗不清的(真正名義招降他們的是董卓),但公孫珣反而樂見這些人加入自己的軍隊,并在日后于關東河北立功,因為他們政治上的毫無根基與部隊中的毫無牽扯,其實反而算是某種極大的優點,可以讓人放心使用。
還有些人,不管出身、立場如何,只要保證基本的能力,那么如果他選擇按照《求賢令》的方式自投名剌上門,公孫珣也一定會盡量保證從優安排對方……千金買馬骨也好,服從性測試也罷,反正千百年來都是這個規矩。
再有些人,只要找上門,公孫珣是沒辦法也沒理由拒之門外的……比如曾經幫助過公孫珣的何進長史王謙,還有王謙背后的山陽王氏,這得報恩;還有蔡伯喈再上門,以公孫珣的角度來說,這就得捏著鼻子供起來了;類似的還有劉寬的門生、曾經河內的舊部,等等等等吧。
但是萬萬沒想到,這批人跟他牽連的人,居然心意飄忽,反而是那群西涼反賊個個誠惶誠恐……莫非只能示威,不能貪情嗎?
送出張范,留下張承,公孫珣心中不免有些想法,而隨著時間流逝,這一日來的人越多,類似的情況也越來越多,甚至,公孫珣極為看重的師叔華歆華子魚(這廝是盧植師弟,也跟審配舊主陳球有關系)反而勸他不要太急,以安撫關中人心。
至于所謂真正自投名剌,以‘應聘’姿態而來的‘賢才’,就更是一個都沒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