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支部隊奮力突擊到正前方的工場中,將堆砌在那里的無數木料點燃后,也是毫不戀戰,復又匆匆撤回!
到此為止,更遠處韓猛那邊的喊殺聲幾乎是隨著這波縱火成功立即變得暗淡下來,而無數袁軍兵馬也試圖回撤救火……但是很顯然,等他們回來,別的不清楚,這批從后方運來、用來打造攻城器械的木料,卻注定要損失慘重了。
而若是如此的話,這關羽這一日內的第四次出擊是怎么一回事,已經不問自知了。
袁紹醒悟過來,苦笑一聲,不免自嘲:“區區調虎離山之計,如此淺顯,三州智勇之士,竟然只有公臺一人窺出。”
陳宮只是尷尬難言,這種夸獎他寧可不要。
“不是這樣的。”就在這時,辛評在旁忽然肅容接口道。“敢問明公與陳長史……若我等剛剛真不救,你們就不怕審正南從城西小心翼翼,懸索出兵援助關羽,然后韓猛將軍真的不保嗎?”
袁陳二人一時色變。
“說到底,經今日亂戰,兩軍人盡皆知,這位關云長之用兵,舉輕若重,智勇兼備,決不可小覷。”辛評繼續肅容言道。“但有其人在外,與審正南一正一奇,一攻一守,互為表里,那這邯鄲城便不可能被從容攻下。”
“我明白了!”木料場火光映照之下,立在帳前的袁紹再度嘆氣。“須先除關云長,方能破此城!爾等可有計策,替我除此人?”
“就在剛剛,屬下看我軍源源不斷去救韓將軍,卻是陡然想到一策!”辛評昂然出聲。“或可助明公除此心腹之患!”
“何策?”陳宮也懇切回頭相詢。
“此策喚做十面埋伏!”辛評看都不看陳公臺,只是對著袁紹一字一頓。“專為擒殺如此豪杰而存,與關云長絕配。”
———我是看都不看的分割線———
“崔琰,字季珪,清河人也。漢末,從鄭玄學于青州,車騎將軍袁紹兼并青、兗,聞而辟之。時士卒橫暴,掘發丘隴,琰諫曰:‘昔孫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雖湯武不能以戰勝。’今道路暴骨,民未見德,宜敕郡縣掩骼埋胔,示憯怛之愛,追文王之仁。’紹贊之,以為騎都尉。后紹治兵鄴城,次于梁期,將攻邯鄲,琰復諫曰:‘天子在長安,民望助順,不如守境述職,以寧區宇。’紹不聽,收其兵,驅為平原相。”——《新燕書》.獨行列傳
PS:這個月各種事情和不順,更新極度不穩定,感謝大家雍容,我無能為力,只能盡量夾縫插針,用大章表達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