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用個詞匯來形容眼前這幅情形的話,大概便是擋者披靡了吧?
非只如此,董襲環顧左右,只見燕軍左右輕騎已經適時插入自己身后甲士與中軍的縫隙中,而具裝甲騎身后,更有千余奇怪到只帶一柄環首刀的駑馬騎士隨后跟入,清理戰場。
三者配合,竟然是一點生路都不給前軍留下!
“都尉,事不可為,你還有馬,比他們快,速速轉身逃吧!”到此時,便是董襲的親衛都開始勸董元代走了。
隨著一滴雨水落到鼻尖上,董襲聞言一聲嘆氣,反而直接下馬,并將一個已經嚇懵的親衛,也是他身側最年輕的一個家鄉余姚子弟扶上了戰馬,只一鞭子抽下,便將對方送走。
其余親衛盡皆愕然。
“我受孫將軍大恩,在此備敵,怎么可能擅離職守呢?”董襲回身坦然以對。“他最年輕,讓他走吧!”
言罷,董襲不再多言,反而昂然立在自己旗下,拔刀以對滾滾而來的具裝甲騎。
數量約三四十人的親衛各自對視,有人遮面而逃,但絕大多數人卻和董襲一樣拔刀相對。而隨著奔馳而來的具裝甲騎說到就到,位于較前位置的幾名親衛不知道是出于忠心,還是為了擺脫恐懼,居然直接一聲大吼,便奮力迎上。
然而,什么用都沒有,他們根本來不及出刀使矛便被具裝甲騎的長兵或戰馬本身帶起,然后反身被撞回到了旗下陣中。
可憐董元代本人甚至來不及殺一人,便輕易被自己的下屬砸到在地,隨即被碾為肉泥。
孫伯符遠遠觀望,親眼看到自己引以為傲的三千甲士就這么被一個照面碾碎在地,而身側萬軍更是在一瞬間被驚嚇到全軍潰散,卻是黯然之余,在剛剛落下的雨滴之中狼狽逃入黃澤之中——他還不想死,而且他有太多的理由不能死!
實際上,除了李進那個一心存了死志的糊涂蛋眼中的什么諸侯之路不能輕易放下外,孫策還有更直接和理所應當的理由……當年他父親死了,自己便淪為喪家犬,如今他要是也死了,二弟孫權才十四歲,全家婦孺,豈不是要任人宰割?
他統一吳郡、會稽的過程中可是不知道與多少人結下了多少血仇的!
他孫伯符不僅是一路諸侯,更是一家之主,要為家人的生死負責!當日勸回曹昂隱隱是為此,今日狼狽逃生更是為此!
雨水淅淅瀝瀝下了起來,太史慈要要看見孫策大旗倒下,然后有足足數千人不止狼狽逃入黃澤,也是憤怒一時!
不過,憤怒歸憤怒,太史子義也不敢怠慢,其人一面下令讓騎兵速速收尾,一面卻又傳令對岸,準備在外圍堵截……同時,又趕緊去確認孫策、董襲下落,儼然是做好了親自入澤搜尋孫伯符的心理準備。
不過,那注定是明日了。
孫策也知道今晚燕軍不可能追入,更知道這種局勢下,身邊人太多對自己沒好處,所以入得黃澤以后,他很快便利用越下越大的冬雨與個人出眾的身體條件甩開了大部分人,然后躲入一處還算隱蔽的枯黃蘆葦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