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的趙家哥哥追著弟弟打,這邊的小皇帝趙禎一臉迷惑。
“高粱河車神太宗皇帝居然成神了嗎”
童言無忌就是有點打臉。
沉默,是此時此刻大宋朝堂上下唯一的選擇。
劉娥輕咳了一聲,打破沉默。
“且看這天鏡如何分說,再議。”
議是不可能議的,太宗的是非功過,后人可評,他們這些身為太宗后人臣子的,豈能隨意點評
大家老老實實,安安靜靜,繼續看天鏡播放地圖,清晰地展現出“高粱河車神”趙光義在兵敗后的逃亡路線。
一夜狂奔七十公里,在現在大家看著或許不算什么,隨便誰家小車還不能跑出個時速七十更不用說古代也不是沒有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寶馬良駒,可問題在于,趙光義是從千軍萬馬的戰場上跑路,還是瘸著一條腿坐著驢車,怎么能甩開身后遼軍的精銳騎兵呢
只能靠人命去堆,去堵,去填,去擋,才能車神靠著一輛驢車狂奔七十公里,逃過了遼軍的追擊。
其中還有個笑話,說趙光義當時跑太快,身后的將士潰不成軍,互相踩踏死傷無數,這才拖慢了遼軍追擊的速度。跟手下失散的趙光義先跑到了涿州,發現身后的敗軍還沒跟上,覺得涿州也不安全,干脆就架著驢車繞過涿州繼續跑,一路跑到金臺屯,等了兩天還不見敗軍前來會合,就派人回去打探,才知道敗軍比他晚兩天到涿州,沒看到他,還以為他這個皇帝已經死于亂軍之中,正準備擁立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繼位。
正在追著趙光義踹了一腳又一腳的趙匡胤停下了腳步,抬頭望向天幕。
趙光義躺在地上大口喘氣,恨恨地瞪著天幕,哪怕那天幕說的是未來之事,可他心里明白,若真有那一日,他的確會那么做。
可是他當真就比不上大哥,會敗了大宋兵馬,會成為逃跑的“高粱河車神”嗎
他不服,不甘明明他也有滿腹才華,大哥不過是一介武夫,若論軍陣兵法,自己根本不亞于他。
趙光義一聽就急了,立刻命人傳令,告知自己還活著的消息,避免了叔侄同時為帝的一場鬧劇。
然而,在回到汴京之后,趙光義因為北伐失利訓斥趙德昭,趙德昭在退朝之后自刎而死,哪怕趙光義得知消息后跑去抱著趙德昭的尸體大哭不已,也沒能挽回其他侄子對他的畏懼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