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一直在跑路求和的趙構,竟然會在被完顏宗弼追上之時,有勇氣“同歸于盡”
雖然大臣們都不愿相信這個“事實”,可完顏宗弼的船隊覆滅,趙構的官船也無影無蹤,雖然有人遙遙看到金人的船隊追擊掛有宋字旗的官船,但也不敢確定趙構一定在船上。
但眼下國不可一日無君,孟太后出面讓皇太子繼位稱帝,穩定人心,群臣也沒什么話好說,畢竟這位皇太子幾個月之前就被人擁立過一次,趙構也的確“禪讓”皇位給他,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六天,可事后趙構復位依然封他為皇太子,繼承人的地位不可動搖,就算趙構只是失蹤未亡,以后再回來也不是不能復位。
反正在眾臣看來,幼帝在位,或許比趙構在位還更讓人省心。
至少,若是金人再打來,皇帝不至于再丟下眾臣自己跑了。
孟太后也不是第一次垂簾聽政了,這套路大家都熟,她德高望重,眼下又是趙宋宗室第一人,從不專斷擅權,對于群臣來說,這兩位都是真垂拱而治的掌印人,真正的權力還在他們手中,何樂而不為
這恐怕還是汴京陷落之后,南逃群臣第一次安安穩穩地在行宮中達成一致,真心誠意地向皇位上的太后和幼帝大禮參拜。
畢竟,從今日起,這半壁江山的大宋,真正就是上面這兩位帝后與士大夫“共治”的天下。
就在眾人禮畢尚未起身之際,忽然聽到一陣琵琶樂聲響起,琴聲急促焦急,每根琴弦都扣人心弦,挑動人的心跳,感受到那種危險將至的壓抑和緊迫之情,那音調錚錚有力,猶如疾風暴雨,鋪天蓋地而來。
忽而琴音高拋,又急轉直下,電閃雷鳴之間,讓人隨著激烈的變換,有種十面埋伏,無處可逃的感覺,便是在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久經沉浮,都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隨之心情起伏不定。
在最后一聲高音破帛裂金,碎玉投珠般打破那壓抑的包圍圈后,一道白光從天而降,落在行宮大殿之前,高懸于數十尺的空中,猶如一幅畫卷展開,平鋪在半空中,足有十丈長,兩丈高,上面的山水人物,栩栩如生,正是無數大宋百姓在騎兵的鐵蹄下呼號奔逃,卻被驅趕斬殺,血流成河的慘景。
與此同時,一個清冽動聽的女子聲音,猶如天降綸音般傳入在場每個人的耳中。
趙構和南宋求和派的官員,總以為他們能像宋真宗一樣與金人簽訂澶淵之盟,花錢買太平,便可以保住南宋的安穩。可金國不是遼國,趙構也不是趙恒,自廢武功,自斬功臣求和得來的,是金國得寸進尺的要求。
六國論中就曾說“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注1昔日六國賂秦的教訓,如今在南宋,再次上演。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注2因為哪怕明知道前車之鑒,可更多的人只看到眼前利益,只求當下富貴權勢在手,哪管后人洪水滔天。
此時此刻求和賣國的南宋君臣,自以為殺了主戰派的將領,就能換來和平,保住江南半壁山河,卻不知他們斷送了南宋唯一的生機,也斷送了華夏文明最繁榮發展的生機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知道未來的他們,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