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大她二十余歲,張敖也比魯元大了二十多歲,他們的婚姻,更多的是一種投資和交易,而不是所謂的“愛情”。
對呂雉而言,也曾兢兢業業地想要維持一個“賢妻良母”的形象。
剛嫁給劉邦時,他沒錢沒地,整日與人喝酒胡混,說好聽是交游廣闊,說不好聽就是個市井混子。
呂雉既要奉養公婆,還得養育子女,農桑針織都是親力親為。可劉邦犯了事自己逃跑不說,還要呂雉送飯送衣,替他坐牢。
到后來劉邦起兵反秦,被封為漢王,身邊已多了許多美人,而呂雉仍被他留在沛縣照顧父母子女。風光時無人惦記,兵敗時一家老小都被項羽抓去坐牢。
等到呂雉陪著劉家老小當人質坐牢兩年回來后,劉邦身邊已經有戚夫人常伴不說,還生下了三子如意,她那好不容易逃出去的一兒一女卻被留在豐城自生自滅,要不是魯元公主自幼隨她在田間做事,身體康健,性情堅毅,根本等不到她回來。
從那時開始,呂雉就已經放棄了什么情情愛愛,而是從一個皇后的身份來看待自己的“工作”。
她開始積極參與政務,跟著蕭何一起理政處理漢軍后勤事務,讓兄長和妹夫追隨劉邦身邊領軍作戰
戚夫人在劉邦身邊日夜哭泣求他改立如意為太子時,她在給劉盈請來名師輔導,站在嫡長子皇太子的大義上,拉攏群臣,替劉邦鏟除異姓諸侯王,令群臣膽寒之余,也默認了她的權勢地位。
她根本不去劉邦身邊與戚夫人爭寵,甚至還送上薄姬給他生了個兒子。
對她而言,只要保住劉盈和魯元,劉邦再有多少女人和兒子,都與她無關。
可戚夫人千不該萬不該,慫恿劉邦易儲,處處貶低劉盈,抬高劉如意,使得劉邦見到劉盈就十萬個不順眼,而劉盈為了討好父皇則越來越“孝順恭敬”,全然忘了,正是他的好父皇,挖空心思想著如何廢了他改立太子。
而真正為他勞心勞力甚至為他跪謝周昌的母后,卻被他視為善妒心狠的毒婦。
提及此事,魯元公主便安慰呂雉道“阿弟打小就怕父皇,每次被父皇訓斥,回去都要大哭一場,總想著聽父皇的教誨,多讀書,友愛兄弟,便可得到父皇嘉許。卻不知道,若非母后為他苦心謀劃,他哪里有今日。”
呂雉淡淡地說道“我也不光是為他。若是戚姬得逞,如意上位,那不僅是他,還有我們母女,呂家上上下下幾百口人,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魯元公主嘆息一聲,伏在呂雉膝頭,道“可惜阿弟從書中只學到仁義道德,滿心兄友弟恭,不解阿母的一番苦心啊”
呂雉拍拍她的肩膀,平靜地說道“如意既然已經回來,戚姬定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這次母后就坐看他們兄友弟恭,如何收場。”
第一天,劉盈與劉如意同出同進,同寢同食。
周吉始終守在劉如意身邊,任他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替他檢驗食物,寸步不離地守護在旁,但唯一的要求,是要他對劉盈執臣子之禮,一句說不對就要重復幾遍,說得劉如意暴躁不已,若不是劉盈贊許周吉盡忠職守,不肯聽他的話將其趕走,劉如意早就想借劉盈之劍砍死這個跟屁蟲死腦筋。
盡管如此,他再不情不愿,還是低頭向劉盈稱臣,帶著幾分艷羨之色看著宮中的內侍和朝臣們對著劉盈跪拜行禮,恭恭敬敬地口稱陛下。
“父皇以前,可沒這么多禮數啊”
可面前這位皇帝,終究不是他兒時可以撲上去扯著胡子揪著頭發嬉鬧時,還肯抱著他高呼“吾兒類我”的父皇了。
第二天,劉盈要上朝聽政,劉如意跟著上朝,只能在東廂房等著。
他起初十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