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戚姬不是還在永巷哭訴“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注1
如今兒子給她召回來了,相隔不到三里,人也見了,但她自己犯的錯,再想反口不認,可沒那么容易。
就不知,劉盈對待這個心心念念想要兒子將他取而代之的戚夫人,還能不能一如從前般寬厚仁慈以待。
畢竟,現在要“迫害”戚姬的,可不是他的母后,而是他剛剛頒布的律法,若當真嚴格執行的話,那就算將其凌遲處死,誅滅三族,都算是輕的。
趙王劉如意,可就在她最親的一族之內呢
就不知道,劉盈和他的好兄弟,到底是要秉公執法,一視同仁呢,還是當什么事都沒發生過
那怎么可能
別說是劉如意,就連劉盈本人,這會兒也回過味來,怎么想著,這事情好像哪里不對。
明明,的確是戚姬犯了錯,哦不,甚至是違反律法,謀逆這等死罪,母后也只是罰她圈禁永巷,做舂米的苦役,當初他年幼時,還曾經跟著母后和阿姐在鄉間種地,親眼看過母后耕種織布舂米樣樣都做過,為什么到了戚姬這里,就不行了呢
難道,是因為從一開始,戚姬就是以歌舞侍人,父皇看重的是她那“翹袖折腰之舞”,傾城傾國之色,哪里會舍得讓她去做舂米這種粗活,所以就連他,在母后明明從輕發落戚姬之后,居然還會以為她吃苦受了委屈,以為是母后心狠手辣
母后明明是太過心慈手軟了好吧
劉盈也是跟著幾位大儒和張良讀了十來年書的人,雖說周禮論語春秋道德經微言大義,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見解,可都不妨礙他們努力將他往仁義道德模范的君王方向培養。
畢竟,這些大儒都是從暴君秦始皇的坑里逃出來的,暴秦雖然已成為歷史,但經歷過的人,誰也不想自己頭上再出個嬴政胡亥那樣的君主,而劉邦又是個叫囂著不讀書老子也能打天下的流氓,他們也只能在太子身上使勁,期盼著能出一個仁君明主,讓天下百姓能過幾天安生日子。
他是心軟,是寬厚,但不代表他是個傻子。
今天劉如意那睜著眼說瞎話的樣子,著實讓他難受了。
可劉如意轉頭就哭求他從輕發落戚姬,說戚姬只是因為父皇去世無法接受,失心瘋了才會胡言亂語戚姬也當真扯著自己的頭發像個瘋子一樣被審文帶走,可見這母子倆還是心意相通十分會打配合演戲的。
劉盈不是不懂,不是看不出來,只是以前他一直習慣了被父皇嫌棄,被父皇罵他軟弱無能,除了心善能照顧弟弟外,一無是處。
他就抓著在父皇心目中這唯一一點優勢,更努力地在父皇面前表現出兄友弟恭的模樣,久而久之,習慣成了自然后,好像真的就覺得戚姬和劉如意理所應當受到父皇寵愛,而他也理所應當替父皇照顧弟弟
可今天看到戚姬母子在他面前睜著眼睛說瞎話時,劉盈的心里忽然感覺不對味起來。
戚姬當年苦求劉邦換太子之事,眾所周知,劉盈也不是沒聽到過,甚至被劉邦直接罵到臉上都有過。
只是那時他有母后安撫支持,有太傅少傅等一眾老臣力挺,學了一肚子禮儀仁義的劉盈,只當那些話是劉邦用來哄女人玩玩罷了,朝堂之事,豈是一個女人哭哭就能改變的
作為父皇昭告天下欽定的皇太子,劉盈一直被寄予厚望,戰戰兢兢地學習,十分努力地想跟上太師太傅少傅們的教導,但真的很累。
他并不是像劉邦那樣天賦異稟,沒讀書識字還能吹能侃,忽悠得一眾能人異士在他麾下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