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魯元公主原本也打算推廣土豆種植,可沒辦法一開始的種子太少,聽說u主費好大勁才給她換到了最好的糧種,除了土豆之外還有玉米和紅薯,只不過那兩種的生長周期沒有土豆短,還沒到收獲的時候。
這一茬土豆,她可是打算除了少部分有損壞的用來品嘗以外,都拿來做種子的。
就算這樣,也沒法分出一千畝的種子給劉肥。
劉肥摸摸自己的雙下巴肉肉,嘿嘿一笑。
“大妹若是舍不得給我,那我就去找母后要。順便,還得給母后上個折子。請母后順應天意,登基為帝”
劉盈驚喜地問道“大哥你也支持母后為帝”
“你是皇帝你都同意禪位給母后了,我這個當大哥的還能有什么意見”
劉肥同情地看了這個弟弟一眼,他以前怎么就眼瞎以為二弟是個聰明的呢還是父皇的眼毒,看出二弟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可惜了如意他甩甩頭,反正他也不是當皇帝的料,誰當皇帝都沒他的事,只要能讓他繼續吃飽喝足當個逍遙王就行。
“更何況,母后氣度胸襟遠勝你我,雄才偉略堪比父皇,又有土豆這等天降祥瑞之物,她若是都不能當皇帝,這天下,也沒什么人能當了。”
“民以食為天,能讓天下萬民吃飽的,那就是天子。”
這一點,餓怕了的劉肥比誰都有發言權。
他一點頭,一上書,等于劉邦的兒子,再無人反對。
遠在代地的劉恒依然是個小透明,無人在意,且不說書信一來一往就得幾個月的時間,就算他在長安,想來以他的性格,也不可能提出反對意見。
至于劉邦的叔伯兄弟,長兄早逝,次兄劉喜原本被封在代地為王,但他在匈奴之戰中兵敗逃跑,劉邦大怒之下,將他貶為合陽侯。
劉喜自己不爭氣,倒是他的長子劉濞為人勇武彪悍,在劉邦征討英布之戰中立下戰功,被封為吳王。可這會兒忙著給父親“侍疾”,就算心里有什么想法,礙于劉喜當年丟臉的逃跑之舉,也不敢開口。
弟弟楚王劉交在聽說呂后執政,就以送兒子前來長安學習為名,將次子劉郢客和大夫申公一起送到了長安,眾人皆知他愛次子勝過長子,肯送心愛之子在這個時候到長安的,顯然是向呂后賣好。
楚王本就是劉氏宗正卿,掌管皇族外戚屬籍,連他都擺明了支持呂后,其他人,就算有那個心,也沒那個膽子和能力冒頭了。
魯元公主為答謝齊王劉肥贈送封地之事,以千畝新糧種為謝禮,還附送了兩個善于農事的官員給他,讓他帶回齊國,傳授百姓開荒種植的技巧,新糧種不占良田,連貧瘠的土地和旱地都能生長,著實是抵抗饑荒災年的神物。
呂后還將趙國的封地收回,不再分封諸侯王,而是將土地劃歸中央直屬,開辟農田的同時,也圈地養馬,建起了大漢自己的第一個養馬場。
哪怕諸侯王和劉氏諸子都已上書或默許了太后登基之事,呂雉卻并不急于登基稱帝,而是先將從陳曦那得到的糧種培育推廣,又讓魯元公主將造紙術傳授出去,開始以紙張奏折和書籍取代以前的竹簡和竹書,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到書籍,學習到知識。
漢惠帝二年,合陽侯劉喜逝世,長子吳王劉濞前往長安報喪之時,恰逢長安太學講堂建好,太后及惠帝劉盈,長公主呂鳳親至。
據聞太學講堂是太后出資修建,搜集了天下經史子集,設五經博士,構造二百八十房,一千八百九十室,主講堂長逾十丈,寬三丈有余,可供學子在此讀書、食宿,其規模空前宏大雄偉,不亞于長樂未央。
四方學士,無不聞風而來,匯聚于長安城中,興奮地等待著太學講堂開門之時。
聽說里面的書樓藏書萬卷,一眼望不到頭,只要能過了考試入學之關,就可以免費讀書,甚至還可以抄書賺取生活費,讓無數貧家子弟也有機會讀書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