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也點了點頭,緩緩說道“蕭氏亦有幾個讀過書的女兒,到時候也會參加大考。”
魯元公主大喜,急忙向他一拜,說道“多謝留侯多謝蕭丞相”
哪怕現在肯讓自家女兒跟著呂嫣一起入太學的諸侯和勛貴們也不少,但那些小女兒們尚待成長,成年的女子之中,卻少有能識文斷字的,呂雉和魯元公主早有選拔士子之念,只是苦于若是一開始沒有女子參選,那么以后再想讓女子加入考試,就更難了。
而如今,這開門的第一關,有張良和蕭何帶頭,讓自家的女兒們出門赴考,等于給了朝廷所有官員們一個信號,以后選官的范圍,將不再局限于男子。
有些人家,的確有女兒生得聰慧過人,才學勝過兒郎,卻不得不“藏拙”于后宅,便是揚名在外被稱為才女,也只是錦上添花罷了,對于家族除了聯姻生子,并無其他助力。
可現在,女兒們可以通過大考選官入仕,和男子一樣,就不再只是聯姻和生兒育女的工具,養得好了,甚至可以光耀門楣成為頂門立戶的支柱。
連留侯和蕭丞相家的女兒都能讀書赴考,其他人家的女兒,誰的身份還能比她們更高貴嗎
而且,張良既然說了,他那位孫女張微可以為公主謀士,顯然絕非一般的有才,只是以前沒有機會,現在若能和其他男子一起赴考,說不定還能取得一個十分優異的成績,讓天下人見識到女子的才華絕不亞于男子。
有她們來帶這個頭,呂雉和魯元公主,就終于可以正式地制訂屬于她們這個時代的“科舉”規則。
在此之前,全國各地的諸侯王和官員們的請封上書堆積如山,都是勸太后順應民意民心,接受劉盈禪位。
經過這一年的太后執政時期,從文武百官到天下百姓,已經習慣了每次收到的政令都是由太后下旨頒布,皇帝劉盈的存在感越來越弱,大家心知肚明之事,無論太后如何推辭或者壓下不說,他們仍是不斷上書,別說三請三辭,這三十請都有了,呂后不辭不就,一直都在等著這個時機。
而如今,全國新糧豐收,齊渠疏通,江東郡的糧產量幾乎占了全國的三分之一,比幾個諸侯國加起來還多。
生活在諸侯國中的百姓,和生活在朝廷直轄的郡縣中的百姓,生活水平已經出現顯著的差異。
畢竟,朝廷推行郡縣的同時,也推行授田令,農民無論男女,各授二十畝永業田,永業田不可交易,只能傳于子孫。亦可開墾荒地,新開荒的田地可免三年田租,五年內減半征收,其后歸為自有田地,可在官府登記入冊,正常買賣。
這在人口稀疏的郡縣很容易推廣,因為那些大地主和貴族先前都被劉邦強行遷入長安,江東郡和被戰火多年的關內都有大量的荒地和無主之地,呂雉選派官員時,并沒有按照以前諸侯國和秦朝時期由當地貴族或有才之士擔任,而是特別要求“異地為官”。
絕不容許選派官員在原籍為官,甚至三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按照政績升降調用,還要換地治理,以避免與當地豪強勾結,魚肉鄉里,或是親眷仗勢欺人,侵占民利。
這些對于原來的朝廷大臣而言,起初都有些不能接受。
畢竟,衣錦還鄉,榮歸故里,是所有入仕當官的心愿之一,可他們看到劉肥如今的情況,一個個也就熄了抗議爭辯的心思。
劉肥當初因為小十三劉土豆的娘舅齊大侵占民田逼死人命,被周亞夫碰見,告到了呂雉面前,被割去了膠東膠西和瑯琊三郡之地,讓他回齊國一便修渠一邊整頓家務事,再有這類親眷橫行肆虐鄉里的事發生,就會被加倍處罰。
當時企圖諸侯王和朝臣們還在看劉肥的熱鬧,可沒想到劉肥還真是下了狠心,不光處理了自己個便宜小舅子齊大,將他交給周亞夫驗明正身當眾斬首,后來還將其他幾個姬妾家中有仗著他的名號,吞并土地強搶民女之類的,都一一揪了出來,依法處置。
最讓他頭疼的還是齊王妃的家人。
齊王妃育有三子,長子劉襄如今是齊王世子,上了族譜的齊王繼承者,在齊王府中無人能與她爭寵,她的家人雖沒有被封侯封爵,可在齊國,亦有良田萬畝,奴仆如云,是出了名的淄川一霸。
尤其是她的兄長駟鈞,行事霸道狠戾,手上的人命何止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