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是原來的大漢,你們還真是一點兒勝算都無。”
陳曦翻看著歷史,看到原本歷史線上呂雉最終的回復,略略怔了一下,說道“但現在有你做皇帝的大漢,未必沒有機會。”
呂雉會意,若是沒有天降光幕接觸到陳曦,她現在還在忙于給劉盈收拾爛攤子,算計怎么收拾劉家那些諸侯王,跟朝臣們勾心斗角,就已經耗盡心里,如何能有現在舉國一心,眾望所歸的局面。
更何況大漢開國那幾年,劉邦為了削除異姓諸侯王,不斷興兵作戰,到他死的前一年還在征伐英布,消耗掉的,不僅僅是錢財物資,還有人口和土地,在當時的環境下,就連她都要以身作則厲行節儉,又哪里來的余糧和物資去跟匈奴作戰。
最要命的,還是人才問題。
重孫子漢武帝劉徹手下有衛青霍去病,而大漢開國功勛中的十八侯,除了文臣之外,她現在能數的出來的老將,就剩下樊噲季布,其他的開國猛將,死的死,老的老,基本上都已經倒在了劉邦的那波清理中,活下來的,也很難挑得出堪與匈奴一戰之人。
一看到單于來信時感覺到的羞辱和憤怒,十分上頭,這會兒冷靜下來,呂雉便開始權衡利弊,算著陳曦能的幫助和大漢現有的人力物力。
別的都好說,只有這將帥人選,讓她十分頭疼。
陳曦看到她如此為難,就忍不住脫口而出地說道“如果韓信還活著陛下就不必如此為難,可惜人死不能復生啊”
在冷兵器時代,韓信可以說是劉邦能夠取得楚漢爭霸勝利的關鍵手,他的軍事才華無人能敵,然而敗在了缺乏政治遠見和優柔寡斷上,在戰場上的殺伐果斷,并沒有讓他的情商增長,反而在被劉邦打壓軟禁的過程中積怨叢生,最終與陳豨勾結謀反,死于呂雉和蕭何之手。
韓信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擊齊,滅楚,,被稱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的軍神,被殺之時,也不過才三十五歲,可謂英年早逝。
如果他能活到現在,又何懼匈奴來犯
呂雉默然不語。
韓信之死,是她一手所為,可在那時,她唯有協助劉邦安定后方,鏟除這些異姓諸侯王,才能穩住政局,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
更何況,那時在她看來,這些開國功臣都是割據一方的悍將,劉邦在時尚可臣服,若是換了劉盈登基繼位,只怕根本無法驅策這些昔日征伐天下的悍將,甚至隨時有可能重現諸侯并起謀反,逐鹿天下的情形。
而那時,以劉盈的性情能力,根本不足以鎮服這些諸侯,也無沒有可用之人能擊敗他們。
所以,她才會幫助劉邦,哪怕留下個心狠手辣的罵名,也要替劉盈先鏟除這些隱藏的禍根。
只是那時殺得痛快,鏟除得干凈,到現在需要用人之時,才發現是如何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