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如何,原本歷史上這一次和以后那些被送去匈奴和親的宗室女子,再也不用背負著大義的責任,將自己的青春、尊嚴和生命消耗在這苦寒的漠北之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魯元公主自己不愿和親,也不愿其他宗室女代替自己去和親,本該是朝廷做的事,卻將責任壓在一個個年少的弱女子身上,美其名曰兩國交好,結親睦鄰,不過是塊遮羞布罷了。
如今匈奴潰敗,漠北大亂,短期之內,都無法形成對大漢的威脅。
而在此期間,正好是大漢經營西北的好時機。
看過漢武帝的相關視頻后,魯元公主和呂雉都深以為戒。
低頭和親固然不可取,窮兵黷武亦不可取。尤其是像漢武帝一樣,借著文景之治攢下的家底,趁著有衛霍這樣不世出的軍事天才在手時,進攻匈奴是無往不利,可武將就算再天才,也經不起他那樣好用就使勁用,衛霍去世之后,漢武帝再征匈奴就四戰三負,終于退回防御階段,再無力像從前那般經營西域。
結果拖垮了國內的經濟,加賦加稅,人口銳減,成就了武帝的威名,卻埋葬了無數人的性命。
從秦始皇修建的長城,到漢武帝的北征匈奴,以及后世的歷朝歷代,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文明的最大威脅,甚至幾度中斷中原文明的發展,反反復復無休止的征戰劫掠,成為一部用鮮血寫就的邊疆史。
如何治理邊疆,經營西北,是幾千年一直存在的問題,不是一次兩次勝仗就能解決的。
好在,第一批遷徙移民到北方五郡的百姓,已經有了第一次開荒耕種的收獲。
河朔五郡基本上在后世的陜甘一帶,本就是土豆的高產區,哪怕這里的土地不如中原肥沃,可畝產近千斤的收獲依然讓所有的新移民們震驚了。
在關內人均授田不過五畝,稅賦還要高一倍的情況下,五郡不分男女授田二十畝,稅賦減半不說,還能有這般高產的糧食,足以讓這些為了一口飯而不遠千百里求生的百姓感激涕零。
更何況,魯元公主不僅讓人教他們開荒種田,給他們發放種子和農具,這些都算在官府安置費用里,在他們收獲后按比例償還。
有借有還,也避免了一些好逸惡勞想要投機取巧的混子從中謀利,只要肯安心開荒耕種的,都會有收獲不說,還有人指導他們儲存這些特殊的高產糧食,讓他們知道,原來這些土豆,可以做菜也可以做主食,還可以做成土豆粉晾干儲存,比稻麥粟的吃法更多。
這些土豆雖然生產期短,但不能連續栽種,否則會導致產量下降,消耗地力。魯元公主安排的農政官就指導著百姓們種植黃豆大豆,既可以肥田,又能榨油,豆渣還可以用作飼料,可謂一舉多得。
對于魯元公主來說,安置了關內遷來的移民耕種之外,更重要的是讓那些從關外救回來的百姓們開牧場。
這些曾經被匈奴擄走的百姓,能活到現在的,幾乎都是九死一生,大多都落下了殘疾或者被黥面烙印,哪怕被救回來,也不愿再回故鄉見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