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星秀樹忍不住對跡部景吾反駁道:“警察的兒子是警察,銀行家的兒子是銀行家、政治家的兒子是政治家、資本家的兒子是資本家,平民的兒子只能當個平民……血脈才是決定身份的關鍵!”
作為資本家兒子的跡部景吾:“……”
“警察的兒子的確可以去當警察,但未必有那個能力當警察。”清朗平靜的聲音從跡部景吾的身后響起。
跡部景吾回頭:“哥哥。”
來人正是跟跡部景吾一樣穿著一身白西裝的景原,他來找跡部景吾,正好聽見了諸星秀樹的那番話。
其實在櫻花國這種看重血脈和階級固化的資本主義國家,諸星秀樹這話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現實。
在櫻花國一般父輩做什么職業,子孫也會從事那個職業,很多職業都演變成了世襲制,甚至包括了官職。
就像首相之位,出過首相的家族,往往這個家族的子孫后輩更容易當上首相。
在警界也差不多是這樣,父輩是警視長警視監高官,子孫成為警察之后也很容易晉升為警視廳高官。
這種世襲制的潛規則,也是景原一直想要改變的不該存在的陋習。
只是想改革,景原現在所處的位置還不夠高,他現在能夠影響的只有自己掌控中的搜查一課,間接影響到刑事部和公安部。
他能做的就是對自己的下屬進行‘唯能力功績論’的提拔,提拔下屬只看能力和功績,不看資歷年齡和背景,先將自己手下的搜查一課給盤成一潭活水,激起下屬們的工作熱情。
其他部門在見到搜查一課的活力和良性競爭之后,自然也漸漸的會受到影響。
等他日后升上去了,所處位置越高,能夠影響到的范圍就越大,遲早有一天他能夠對整個警界都進行改革。
懷揣著如此夢想的景原,最不喜歡聽到這種古板又迂腐的言論。
沒想到在這場重要的宴會上,他竟然會從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口中聽到這種言論。
景原走過來之后,看著穿著紅西裝的諸星秀樹,他發現這孩子在見到他之后表情頓時就變得十分緊張了起來,甚至看向他的目光隱隱帶著不滿和怨恨。
景原目光落到這孩子的臉上,其實他看見這孩子第一眼就認出他來了。
諸星秀樹,諸星登志夫的孫子,諸星哲宏的兒子。
當年那個被他因為辦出了冤假錯案而從警校退學的諸星哲宏,景原記憶太好,現在還記得對方的長相。
諸星秀樹是諸星哲宏的親兒子,父子倆長相還是很相似的。
所以景原對諸星秀樹的話給予了毫不留情的反駁,他看著這個過于倨傲的孩子,沒有絲毫的口下留情:“就算你爺爺是警察,你爸爸沒有足夠的能力,也當不了警察。”
景原對未成年人一直很寬容,但面對這種仗勢欺人的熊孩子,景原教育起來也是毫不留情的,畢竟現在被他口頭上教育,總好過長歪后給社會造成危害吧。
諸星秀樹臉色發白,握緊雙拳,咬著牙道:“我爸爸當不了警察,都是你害的!如果不是你,我爸爸現在肯定是很厲害的警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