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覺得,要是再放任下去,閨女就得進少管所了。他們夫妻兩個不可能留在老家,留在老家就是坐吃山空,高群也不放心讓老公一個人來平城,她可太清楚某些單身男人平時都是怎么消遣的,于是思來想去,又和家里人反復商量,最后決定,帶閨女來平城
她閨女聽說這個消息后,也高興得不行,保證只要能在父母身邊,她就聽話,好好上學。
決定好了要帶閨女來平城,接下來就忙孩子轉學的事兒。近年來,平城陸續開辦了打工子弟學校,謙和村就有一家,但是師資、設備和教學水平都很是一般,但在沒有平城戶口的情況下,也就只能選擇那里了。
高群老公是跟工廠請假得到批準的,回來之后就銷假正常上班了,高群卻不行。當時因為請假,明達廠不批,她走的是辭職的流程。她沒有顏冬姿那么好運,明達廠以沒有提前7天通知公司為由,扣了她半個月的工資。
高群很是窩火,之前明達廠明明說提前三天就可以,卻不知道什么又改成7天了但是相對于工廠來說,她一個打工的就是弱勢群體,也沒處說理去,只能自認倒霉。
返回平城后,她便是知道明達廠現在缺人,也很鼓勵老員工再回到明達廠去上班,她也不打算再去了。
陪著女兒,安排好她上學的事情,送她上學、接她放學,讓她適應了一周后,高群去了騰達工業區,另外一家給興橋集團電路板的工廠,因著她是明達廠出來的熟手,底薪比在明達廠高了幾十,也算是不大不小的進步了。
3月21號是農歷的春分,在乍暖還寒的大北方,萬物開始復蘇,顏冬姿的老家開始有些綠芽冒出來時,平城郊區的農民已經開始春種了。
這邊一年四季溫度都高,但是按照種植農作物的不同,也分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季作為一個種植季,多是種植豌豆、辣椒之類。
顏冬姿陪著周耀祖去騎馬場,會經過一片農田,每周經過那里,都會發現幼苗又長高了一些。對此,周耀祖感覺到非常神奇。顏冬姿就給她自己老家的農事,比如春天間苗、采野菜,采蘑菇,等月份,玉米差不多長成時,吃甜桿、燒玉米棒子,烤烏米,烤黃豆,秋天收獲后去地里撿拾落下的小玉米棒子、土豆等等。
周耀祖聽得津津有味,對顏冬姿的北方老家產生了特別向往之情,總覺得那里好玩得不得了。
這一天,顏冬姿在接到家中電話時,周耀祖就不自覺地湊過來。電話那頭正好換成了小侄女顏凌霜接電話,顏冬姿跟小侄女說著話,看著周耀祖有些向往的眼神,心中一動,便跟電話那頭的一大侄女說“小姑這邊的弟弟想和你說兩句話,你和他聊聊,他普通話說得不太好,你遷就下他。”
說著,她將電話遞給周耀祖,鼓勵地看著他。
周耀祖先時有些懵,但很快明白了顏冬姿的意思,就鼓了鼓小嘴巴,接過了話筒。
“喂”
然后,顏冬姿就聽見這兩個孩子你一句我一句,雞同鴨講地講了起來,時不時“嘎嘎嘎”地笑,顏冬姿也聽不懂有什么可笑的,偏偏兩個孩子能聽懂。
如此兩人說了得有兩三分鐘了,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顏冬姿都能想象得出電話那頭的媽媽肯定急得不行,抓耳撓腮的,電話可是按分鐘收費的,她媽媽平時打電話過來,聽了自己的聲音就安心了,然后就會說“有事寫信說,別浪費電話費,掛了吧。”
這會兩個小孩子聊起個沒完,她不急才怪呢,但因著電話這頭是自己主家小孩,媽媽也不好意思說什么,就只能目露兇光地看向顏凌霜,顏凌霜現在肯定是扭著頭,故意不看她。
顏冬姿不忍心再讓柳桂珍同志再受煎熬,便提議,“你們兩個寫信,當筆友好了。”
周耀祖雖然還沒有上學,但是三字經百家姓都背得滾瓜爛熟,漢字積累沒有五百也有三百了,水平大概能相當于小學4年級的孩子,而顏凌霜,今年9月份已經正式入學,成為一年級的小豆包,漢字會的不多,但已經開始學拼音了。
兩人紛紛說好,顏冬姿這才把電話掛上。
周耀祖立刻就要回房間去寫信,顏冬姿笑呵呵的說給他信紙和信封,一轉身,正看見周錦程,雙手插口袋,站在走廊邊看著這里,不知道看了多久。
“周先生,是不是吵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