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了解逢夕只有宋卿時。
包括她的交際圈。
她確實與申城并無交集。
除了前段時間剛認識的祝楊。
她一開始對第二站沒有什么計劃,只是在要離開的時候想起,她已經和每一個人都做了告別,除了祝楊。
他們原本也不熟。
但是她收了人家一個生日禮物。她生日當天,人家記在心里,還送來了禮物,她這邊卻回不過去一聲謝意,她有點歉然。
索性在離開清禾鎮后也不知去哪,于是她就去了趟申城。
想當面與他道個謝,再道個別,也算是為這一小段緣分作結。
原想去過申城以后再飛國外,但她沒想到宋卿時那邊追來的這么快。
當時她正與祝楊說話。
祝楊看了眼手機,笑著提醒她說“你是不是躲著宋卿時來的他好像在找你。”
逢夕微愣。她以為他們還要一段時間才能追到這里,沒想到卻已經近在咫尺,一點喘息的空間都不給她。
她咬緊了唇,下意識的緊張,蹙眉思考接下去的事情。
不曾想,祝楊主動提出幫忙。
在他的幫助下,她稍微避了一避,隨后給宋卿時發去了消息。
她并不想回去,也并不想被他們找到。她已經在信里說得很明白,他為什么要執著于找到她呢
她回去也做不了什么,那里沒有她期待的事情,也沒有她期待的人。
然而他并沒有那么好說服,看見她的消息后,他也擺出了他的條件。
來回交鋒的談判之中,她不得已答應了他的要求。
給他消息不難,答應回來也不難。只是他后面補充的五年,叫她心生猶豫。
宋卿時果然是宋卿時,他的便宜沒有那么好占。在這么短的反應時間內,就提出了五年的條件。
但凡他慢一點,她都能搶在前面先行答應。之后,十年、十五年后再回來,他也拿她沒有辦法。
但她還是沒有他的反應快。
君子一諾,既出必行。
她既然答應了,那她五年之內也勢必會回來,履行她答應的諾言。
五年看似很長,但是對她來說,實在太短。
答應完后,她在原地想了很久。這五年,足夠她做什么呢即使要展翅長飛,亦是飛不了多遠。唯一的好處只在于,能夠躲過她最不想參與和見證的幾個重要場合。
罷了,答應就答應了吧。也總好過現在被捉回去。
談判結束后,他的人撤走了,她可以繼續她的旅程。
祝楊在知道她準備離開以后,主動為她提出建議。
既然是個長期的旅途,那不妨先找一個點,再從那個點開始延伸。主要是,說不定在某個地方,她就已經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逢夕笑了,她和他說“我也是這么想。”
國內的行程結束,下一站,她要前往加拿大。
好消息是,北城那邊的消息都撤了,她這邊暢行無阻,再無遮攔。
逢夕是有松了一口氣的。
唯一的難關只在他,只要他愿意撤,那她這邊會方便許多。
一封信做不到,她親自出手,在答應完他的條件后,才終于成功。
祝楊送她上的飛機,她最后道了聲謝,被他抬手撥回,只是懶懶一笑“有機會的話,我去找你。”
逢夕淺淺一笑,她應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