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降臨之后,人類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混亂。
主要是對資源的爭奪。
環境變得極端之后,動植物是首先變異的。
它們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間變成現在這樣巨大強悍的樣子,而是弱小的族群被自然淘汰,能夠活下來的物種自然是能夠適應環境的。
但人類始終沒有什么進化或者變異出現。
原因很簡單,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類對自然的依賴性就會大大降低。
在末日來臨之前,人類都市內部已經基本看不到什么真正的動植物了。
口感絕佳的,方便快捷的營養劑代替了絕大多數人的食品,它們營養均衡,價格低廉,健康又實惠。哪怕想有飽腹感,也有合成肉、合成菜可供選擇,口味口感都可以根據個人私人訂制,這比自然界的動植物安全可口的多。
街道上郁郁蔥蔥的綠化樹是仿真樹,四季常青,恒溫調控,不會落葉生病,還能置換有害氣體,釋放氧氣。并且這些仿真樹也是相當賺錢的商業品,每一棵仿真樹都兼顧著廣告、太陽能等資源的獲取。
仿真寵物更是熱銷,陪伴寵物們可以自定義任何性格,不會掉毛,忠誠護主,還可以成為家庭醫生,在緊急情況下進行急救。
那時候的城市是真正的鋼鐵之城,高樓大廈、懸浮列車,應有盡有,唯獨沒有除了人類之外的其他生命。
而因為太過于便捷,很多人從出生起就沒有見過真實的動物和植物。
科技將所有人放入了保護罩中。
因此末日最開始的時候,其實大家都很不在意。
人類已經成為了自然的主宰,科技可以控制天氣,想要艷陽天就是艷陽天,哪怕夜晚想要看到太陽,網上都有仿造太陽可買。
想要刮風下雨更簡單,不僅有四季體驗倉,甚至在某些城市舉行大型活動的時候,可以來一場人造雪,能精確控制每一片雪花的降落地點。
為了更好的保護全體人類,動植物有專門的劃分區域,以避免這些不可控的物質傷害到人類本身。
有些極端份子很久之前就喊出過“滅絕所有動植物”的口號,因為這些動植物的基因序列早就被收錄了,真的需要哪一個物種,在實驗室內就能合成出來,何必讓這些東西占據空間
人類已經站在了自然的頭頂上,根本不需要“自然”。
這種情況下,不過是某一座火山有了活動的痕跡,某一片海域最近不是很太平沒關系,這些都是小問題,解決起來就像制造一場雪景一樣簡單。
直到這無窮無盡的風刮倒了這座鋼鐵之城的高樓。
解方澄覺得這座蒼翠島很割裂,有的地方很高科技,有的地方卻又給人感覺很落后,那很正常。
因為這些高科技基本都是末日之前的產物,直到末日之后,人類先經過了接近五十多年的內戰,后來大逃亡,再后來建立蒼翠島,所剩下的科技產物已經不多了。
并且這些東西幾乎都是絕版,現在已經沒有完整的產業鏈,能供給人類再次生產這些高科技的產品。
換言之這些都是遺產,用一點少一點。
像戴風平之所以和小隊的人一起穿過風場,任務就是去尋找一些還能找到的高科技產品帶回來。
但有些東西帶回來也沒用,像之前找到的非常高端的一款手持激光炮,炮身還在,但填充能量已經沒有了。
以現在蒼翠島的情況來講,又無法復刻這種激光能量。
雖然沒有人說出口,可基本上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微弱的聲音提醒大家只是在等死罷了。
等著僅剩的資源耗盡,等著周圍人都死光,等著某一天,天使之眼不堪重負的關閉。
只有顏洵或者說只有“覺醒”后的顏洵,他還不肯放棄。
原本聰明的“好學生”、厲害的“科學家”,在某一天突然明白了什么。
更像是有一道靈魂鉆進了名為“顏洵”的身體內。
但他來的太晚了,單靠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改變現在的情況的。
于是他想出了一個極端的辦法。
“天使之眼其實早就關閉了。”
最開始的聰明的顏洵確實是天使之眼的開發者,但這個東西的開啟需要大量的能量,如果只靠最開始的“天使之眼”,是根本無法應付現在越來越頻繁的日食的。
新來的“顏洵”便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