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兩天,姚林果然到了十里鋪。只他并不是一個人,一起過來的,還有縣委書記和市里的領導
上面的人對時珩不是一般的關注,聽說時珩又做出了新東西,領導們可不是全都有興趣的緊
就定了個時間,大家一起過來了。
梁大成在村頭接到人,先帶著去了時國安家。
剛一進院子時,大家還沒覺出什么,等轉到后院那里,瞧見那一排排玉米,一個個頓時目瞪口呆
這家人咋種的莊稼,這也長得太好了吧
“這就是那個澆地的東西”梁大成指了指那些連接的竹子,“領導你們看,這地面上瞧著干,其實是水都滲到根那兒了”
“也就是說澆的水,根本一點兒都沒有浪費”市長一拍大腿,“這叫啥這就叫有鋼用到刀刃上嘖嘖嘖,這都是咋想的,真是太了不得了。”
隨即想到,他們市的地形,缺水的旱地不是一般的多。真是能把這個東西全都用在農田上,每年能給國家增加多少收入啊
簡直越想越熱血沸騰
怪不得上面領導讓他們多關注時珩這個娃,現在瞧著,人家就是個有本事的。
也不知道娃長了啥腦子,竟然能把這個都想到
“走走走,咱們再去田里看看”一行人又匆匆去了田間。
正好時國平等人正在忙碌著,市長過去和他們一一握手,輪到時宗義那兒時,市長激動之下,甚至還直接給老人鞠了個躬
“老人家,您養了個好孫子,給咱們國家養了個大才啊”
時宗義頓時激動的不能行
他就是個啥都不會的老農民,人家可是市長,放在過去,就是他們見面都得跪下磕頭的大老爺。結果卻因為時珩,眼下給他鞠了個躬
能活到這個份兒上,他這輩子真就死了都沒遺憾了。
領導們離開后,隨即就在全市召開了向十里鋪大隊學習的號召,又組織各大隊的村委領導過來學習這種全新的技術,同時還把這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逐層上報上去。
隨著這個消息傳開,省報那邊也直接派了記者過來采訪。
瞧見背著相機坐著吉普車過來的記者,整個十里鋪都轟動了。他們可是聽說了,人家可是省里下來的,會到他們這窮鄉僻壤,就是因為他們村的珩娃,做出了那澆水的好東西。
換句話說,他們珩娃,這下在全省都算出名了。一時個個昂首挺胸,那叫一個自豪。還紛紛圍在記者們身邊爭先恐后的跟記者說話
“珩娃可是我看著長大的”
“珩娃的爸爸從小就瞧著和常人不一樣,到珩娃這兒,嘿,就那個,青,青啥”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記者笑著提醒。
“對對對,就是這個意思,還是你們文化人懂得多。”
“還有珩娃的爺爺奶奶,人老兩口可全是大善人,都說善有善報,我看說的就是這個理”
那記者邊聽邊掏出本子,把大家說的話全都給記了下來。還舉著相機,給熱情的村人們照了照片,至于收時宗義一家人,更是照了不少全家福
本來是想給時珩照個單身照呢,結果時珩根本不配合。
沒辦法,就只能全家人都給照了。
等記者離開,不久后,就有一篇關于十里鋪村鉆研農業,做出突出成就的報道問世。
期間還有個小插曲。
上次過來調查情況的那位徐將軍,也經由層層上報,知道了這個事,百忙之中,特意讓人把相關材料遞上去。最后知道時珩這回發明的竟然是對農業大有助力的,又是震驚又是遺憾
時珩那個娃娃還真是個少見的全才。隨手做了個小飛機,就能對他們做的事產生那么大的影響;現在又不聲不響的弄了個什么澆地的東西
要是這孩子愿意和人交流,他一定要把人弄到身邊來好好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