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姝娘吃住在家里,平日也不見著有要花大錢的地方,不到兩個月卻能花沒幾貫錢,委實太夸張,沈徐氏都想不到姝娘得如何揮霍無度才能做到這種地步。
若姝娘是個男孩,沈徐氏都要懷疑她私底下染上什么賭癮了。
女孩不用擔心會染上吃喝嫖賭的惡習,但也不能這樣揮霍無度,沈徐氏已經準備要幫姝娘接管財務了,并絲毫不覺得這是出爾反爾。
父母在無私產,沈徐氏娘家兄弟也都一把年紀,因為沒分家,賺的錢照樣要上交給他們的老父母,那她幫姝娘掌管錢財,又有什么問題
可惜沈麗姝早過了月光的年紀,她賺錢是有想要完成的目標,當然要好生規劃自己的財產,聞言立刻口齒伶俐的回答“沒有呢,上次賺的錢給家里買完東西和糖,總共還剩三貫多,加上這回就是十五貫,只是我想著用銅錢的時候畢竟更多,比如家里的柴火多是幫我們炒板栗用完的,下回買柴買水自是由我付錢,全都換成銀子就不方便了,因此留了兩貫多以備不時之需。”
這番話條理清晰、賬目明確,比許多成年人都強了,聽得沈家旺不由撫掌叫好,“不錯不錯,姝娘不僅天生會賺錢,管賬能力也不差,那我跟你娘也徹底放心了。”
身為枕邊人,他最是清楚妻子方才問那句話的意思,說完便意味深長的看了她一眼。
沈徐氏一番苦心根本沒有用武之地,也只能訕笑著點頭附和“你爹說的對,我們可算安心了。”
不過沈徐氏的窘迫心情,主要是來自于被丈夫看穿還被他當著孩子們打趣,對于無法幫姝娘管錢這件事,她倒沒有多少失落。
姝娘確實管得挺好,有了錢也不隨意揮霍,花多少心里都有數,那她插不插手都一樣。
看姝娘和孩子他爹都不會愿意她插手的樣子,沈徐氏才不會自討沒趣。
而沈麗姝匯報財務狀況,順便也同小伙伴們說明了一下她投入的成本,“對了,我就第一回買了一罐飴糖,用去一千兩百文,如今還剩下不少,這糖雖然便宜,可栗子本身也有甜味,并不需要加很多糖。買柴火也是,每個月頂了天幾十文,比我們之前預計的都要少呢。”
沈麗姝這番話表達的意思,是她投入的成本比他們少了近一半,五五分才是更公平的分配方式,并不存在誰占誰便宜,所以他們不用為了回報她而多花一些沒必要的錢。
徐虎他們自然也聽出了她的言外之意,但是都沒太在意。
反倒是徐力見她要換這么多錢,難掩興奮的提議道,“換元寶表姊這么多錢,可以換一個小元寶了”
官方通用的元寶其實有比較嚴格的規定,比如銀元寶只有五十兩規格的,金元寶則是五兩和十兩這兩種。
可大部分人一輩子也沒機會跟官府有什么金錢來往,民間交易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來,因此民間最常見銀元寶,反而是十兩那種。
畢竟這里物價是極好的,一斤豬肉只要十文錢,一只雞鴨也才二三十文受技術限制,加上老百姓也舍不得給家禽家畜吃太好的,一頭豬普遍百來斤,一只雞也只有兩三斤,算單價雞鴨和豬肉其實差不多。
或許原住民習慣了這個物價,會覺得柴米油鹽太貴,沈麗姝卻覺得他們這是最好的時代。
試想一下,她要是不小心穿到那種一只雞賣上百文的時代,老爹二三十貫的年薪別說養家糊口了,養他自己都夠嗆,那一家幾口還怎么生活
而這里物價低,相應的錢也值錢,能用得起五十兩元寶的只能是大戶人家,普通富戶遇上風調雨順的好時節,一年到頭也就攢一二個十兩的銀元寶。
還是拿徐姥爺家舉例,去年他們家就攢了兩小銀元寶,徐虎對此心知肚明,徐力卻是恰巧看見他奶藏錢,瞬間驚為天人,原來自家也有元寶
徐姥姥怕二孫子大嘴巴去外邊炫耀,特意給他科普了一通元寶多么難得,以告誡他守口如瓶、決不能讓外人知道之事。
從此徐力就有了元寶的概念,知道這是連大人做夢都想要卻求而不得的好東西,高大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