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在他們鎮上,一口氣養十幾只雞的人家也不多見。
但他們老娘是家里的權威,她要養雞,誰也不敢攔著。
后來娘托人一籃子一籃子往城里送雞蛋,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雞都是為老五家養的。
現如今,家里日子越來越好,他娘已經不下地了,每日就盯著她那一群母雞,雞蛋除了孫子們能吃,剩下的仍然雷打不動送進城。
爹娘嘴上常叮囑他們,老五已經過繼出去,就是兩家人了,要知道避嫌,不能什么事都麻煩他。但家里誰不知道,爹娘自個兒也仍把老五當兒子呢
老五生的兒子,也是爹娘的寶貝小孫孫。
可惜小孫孫常年生活在城里,除了逢年過節回老家探親,其他時候都見不著,爹娘也就越發的稀罕念叨了,這會兒要是聽說了他倆回鎮上念書的事,也不知道老兩口會激動成什么樣。
大概會盼星星盼月亮吧。
爹娘開心,沈四伯同樣開心。
正是因為自個沒兒子,他才看兄弟家的小子都稀罕,以前覺得老五家的大弟二弟除了眉眼生得像他們娘,看著可愛些,其他也沒啥不同,都一樣調皮得不行。
他是喜歡活潑好動的男孩,這樣顯得更健康,可老家的侄子們都是這一款,見多了,對老五家的幾個不說感官平平,那也是一視同仁了。
但今天看到小侄子們,若不是他們主動打招呼,沈四伯險些不敢確認,那兩個白白凈凈、笑容乖巧,斯斯文文得就像是秀才家小公子的小孩真的是他家侄子
當時,沈四伯一如既往的沉穩點頭,對侄子們的問好以示回應,心中可謂是翻江倒海,從最初的難以置信,懷疑老五跟別人調換了兒子,到最后完全接受這個設定,并在心中宣布老沈家最有出息相的孩子就是老五家的大弟二弟
這個心路過程,大概只花了半刻鐘。
沈四伯心態調整得十分迅速,看起來白凈斯文、還沒開始上學就讓沈四伯莫名相信他們是讀書苗子的大弟二弟,如今已經超越了老家的堂兄弟們,一躍而成他心中最看好最喜愛的侄子了。
消化完侄子們回鎮上念書的消息,他已經想到日后要親自接送他們上下學、放學后帶他們玩耍了。
其實要沈四伯說,倆侄子加起來的變化,都沒有姝娘一個給他帶來的震撼大。
沈四伯發現這小妮子真是越來越不得了。
上一回最小的侄子辦周歲宴,他們全家老少進城賀禮,所有人就都被姝娘的樣貌氣度,和落落大方的談吐表現驚為天人,連他們那不大看重孫女的老爹老娘,回到鎮上后每每提起城里,首先要夸的就是姝娘。
當然他們夸獎姝娘的點十分傳統,大家一致認同,姝娘她娘當初就是鎮上最出挑的姑娘,最后成了嫁進城的獨一份,姝娘小小年紀已經看得出美貌非凡,生得比她娘漂亮多了,更難得的是那身氣度和談吐,一點都不像小門小戶養出來的,指定比她娘還出息一百倍,往后就算不嫁給什么高門顯貴,配個員外的孫子啊,或是姝娘她爹衙門里某個上司老爺家的子侄親戚,那也是綽綽有余的。
已經驚艷亮相過一回的姝娘,時隔兩個來月再見,仍然給沈四伯一種脫胎換骨、刮目相看的震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家聽多了侄子們夸姝娘的能干。
他們都知道了姝娘在城里帶著徐家四個男孩賺了大錢,徐家兄弟分了十來貫回家,又給他們家孩子發了好多錢。
雖然還有好幾個孩子也得了錢,但遠不如自家幾個小子,大山他們兄弟加起來都超過一千五百文了,孩子們樂得要上天,大人也都很高興,他們兄弟四個農閑時到處給地主老財們蓋房子打零工,一個月也未必能給家里帶回這么多工錢,畢竟這種活兒不是天天都能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