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二舅和沈四伯給沈麗姝打了小半天的工,又吃到了膾炙人口、讓他們嘗過就忍不住念念不忘的絕美烤羊排,還定下了他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類容,這一天的經歷可以說相當精彩和充實了。
踏上回家的道路,兩人仍覺心滿意足。
就是太過充實了,走出城門才驚覺太陽都已經落山,他們還從沒這么晚回家過,一路上加快腳步疾行,抵達鎮上時天已然黑透。
幸好今日也是個大晴天,夜晚月朗星稀,即便沒帶火把或油燈,在月光的指引下,他們仍能看清回家的道路。
但現在已然入冬,往后再想碰上這么好的天氣,可就不容易嘍,為了避免在半道上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以后進城還得隨身帶上火折子,徐二舅如此提醒自己。
徐二舅在擔心以后沒火折子照明、可能回不了家的時候,沈四伯也想到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他看著徐老二,一板一眼問“你還記得姝娘說過的,要往饅頭里擱點牛乳那事嗎”
“我外甥女千叮萬囑的,我能記不住嗎”徐二舅在黑夜里翻了個白眼,然后不耐煩揮揮手,“都這么晚了,你也快回去吧。”
沈四伯也是覺得太晚了,可能來不及去徐家走這一趟了,因為他答應姝娘最好明兒就去城里幫忙,自然是跟徐老二一塊進城,順便還能和徐老二輪流挑擔子。
一百五十斤豬肉,再幫孩子們帶點菜,加起來怕有兩百斤了,對他們做慣了農活的人不算很重,可是要趕上一兩個時辰的路,這也不是多輕松的活兒。
雖然徐老二跟孩子們打了包票,再重的肉菜他也挑得動,真覺得吃力了,還可以讓驢子幫忙馱,可沈四伯他們這種老農,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好好珍惜愛護能幫他們大忙的牛和驢子,人人都把它們當寶貝,以至于對著別人家的驢子,沈四伯都忍不住心疼,他覺得老徐家的驢子能不用就不用,讓人家好好在家吃草吧,明兒他幫徐老二一起挑擔。
這樣一來,明兒一早他就得出發,那只能今晚就同爹娘和兄弟們商量他去城里干活的事了。
時間緊急,沈四伯覺得這會兒回家,他們應該只是回了屋但還沒睡著,再晚一些就未必了,尤其是爹娘年紀大睡得早,他總不能把睡得好好的老人從床上拽起來。
急著回家的兩人于是就此分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兩家分別住在不同的方位,且沈家比徐家偏僻一些,因而徐二舅也比沈四伯早半刻鐘到家,一推開院門,發現幾乎全家人都沒回房休息,而是就在院子里等他,兩個小外甥更是跳得歡騰,“二舅二舅,爹娘和阿姊有沒有讓你給我們帶話或者東西”
徐二舅啊這
他們剛到的時候,三妹確實絮絮叨叨問了許多孩子們的事,妹夫回來后也關心問過孩子們有沒有給他們兩家添麻煩,得到孩子們都很懂事也用功的答案,話題便又轉到擺攤上面了。
但問候歸問候,讓帶東西或者帶話是真沒必要,他們兩家是孩子們的親姥爺親爺爺,只有爭著搶著對他們好的份,萬不會苛待了。
何況孩子們到鎮上連一個月都沒有,當初帶的一應物什很是齊全,再有一個來月就得回家過年,也委實沒什么東西可帶的。
至于他們心心念念的阿姊,那可真是不巧,姝娘這大半天他們瞧著都忙得慌,說是輪休,可她從起床就幾乎沒歇過,要去錢莊換大筆銀子,要買羊排回家又煮又腌又烤,還要花大半天功夫收拾處理晚上擺攤所需的食材,甚至吃飯那一兩刻鐘,姝娘仍在小嘴叭叭操心著生意大事,一個人得把所有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條,這得多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