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其實覺得這樣太麻煩,還不如向之前取木炭一樣,直接給二舅一筆大的,他快用完了再來找她要。
這個提議卻意外遭到了徐二舅的強烈反對,他表示木炭可不能跟食材比,每天的食材消耗實屬巨大,自從他接手后,最少的一次也就是今天,仍花了一貫錢,平時更是一千好幾百文,他覺得這數目已經很不少了,外甥女還想把十天半個月的菜錢一次性給他,十好幾兩的,他走在路上、晚上在家睡覺,心里不會踏實。
徐二舅不怕麻煩,他更愿意外甥女每天將第二日所需的菜錢算好給他。
沈麗姝會那么提議,主要也是擔心每日一結,會給徐二舅帶來不便,她自己很無所謂,甚至這樣還方便記賬呢,那自然是尊重員工的意愿。
至于將第二天所需的采購費用提前算好,對之前和小伙伴們采購了好些天、頗為了解行情的沈麗姝而言,也不算有難度,她自己心里有數,再問問每天都需要買菜的徐二舅和她娘的意見,就能算出大概數目。
考慮到突發狀況之類的,她一般都會多給二十文,這讓徐二舅的采購工作十分愉快,從沒發生過捉襟見肘的尷尬情況。
沈麗姝從來沒提過采購多余的錢怎么辦,但每次只要剩了錢,徐二舅都會第一時間給沈麗姝報賬并退還,就像今天這批貨,徐二舅興高采烈跟她說特意湊了個吉利數字,總計九百九十八文,象征著“久久發”,然后非要把剩下的二十二文還給她。
所以沈麗姝在今日的支出上,記了一筆九百九十八的采購費用。
至于木炭、調料和簽子,因為明日他們要去大相國寺大干一場,以沈麗姝不打無準備之仗的性格,自然是早兩天就備足了貨,這些都能支持一段時間,跳過跳過,沈麗姝最后在市金那欄填上數目,一百文。
這里是市金就是攤位費,而且還是按天算。
汴京的地攤經濟不但繁茂昌盛,還很正規,攤位都是名為“街道司”部門劃分好的,為了方便管理和創收的目的,攤販租攤位都要向街道司交市金,這個部門的服務也相當到位,每晚七點到九點,就會有一群由彪形大漢們組成的街道司差役,來夜市上挨家挨戶收租金。
聽起來很像是收保費的邪惡組織,但被催收的沈麗姝反而認為這個定價堪稱良心,在這相當于首都cbd黃金地段的州橋夜市,人流量巨大,大部分攤位每日租金卻只要十文。
他們需要上繳一百文,是因為占地面積大,大概是隔壁攤位的四倍,這個價格已經是優惠價了。
搞到優惠價,還得感謝齊孔目。
齊家在京城頗有些產業,少不了常跟主管單位打交道,隨著齊大人的走馬上任,以及齊孔目空降衙門,跟街道司成了一個系統的兄弟,關系打得火熱,所以齊孔目有還沒通氣就帶沈麗姝看攤位的底氣,而她說這個位置面積很可以,他們當晚就找到了在夜市上值班的小頭目,順利把攤位定下來。
其實沈麗姝欠齊孔目的這份人情,本意是想找個人罩著他們,太陽底下無新事,他們外行看夜市覺得各種正規文明繁華,內行也有自己的門道,打好關系好辦事,只是跟一看就是油水衙門的街道司比起來,她老爹的能量遠遠不夠,請他上級出馬比較穩妥。
沒想到齊孔目給了她這么多驚喜。
沈麗姝真心實意認為他們的攤位每天一百文超便宜的,因為本朝對他們這種攤販不立商稅,二舅每天挑這么多東西進城,也無需交過路費,可以說朝廷對小老百姓相當寬厚了,如果連攤位費都不收,沈麗姝都要過意不去了,上輩子她可是依法納稅的好公民
說回賬目,今日營業額十八貫三百二十文,減去支出一千零九十八文,盈利十七貫二百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