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在這兩位貴客到來之前,小郎君烤肉依然是這一帶最熱鬧的攤子,沒有之一。但當幾十號隨從擁簇著兩個高貴不可侵犯的小少爺靠近,等在前面的顧客們有一個算一個都腳底抹油溜了。
在城里混最要緊就是看眼色,一頓烤肉不吃死不了人,一不小心得罪貴人,全家跟著遭殃,惹不起惹不起,看到這類人,最好有多遠跑多遠。
就是因為跑的太遠了,貴客離開,他們也沒這么快迅速聚攏過來。
好在沈麗姝他們又發了一筆財,絲毫不在意這點小損失。
大家反而趁著還沒幾個顧客,爭分奪秒朝沈麗姝擠眉弄眼“姝娘,荷包”
還有人暗中比了三根手指。
沈麗姝點點頭。
小伙伴們喜出望外,覺得渾身又充滿了干勁,便一鼓作氣把剩下食材都賣完了。
這天回家一盤賬,驚喜的發現單日營業額又破了新紀錄,五十二貫的收銀加上六兩金子,當日總收入一百一十二兩,首次突破三位數
雖然賞銀又是姝娘收的,但這個天文數字也足夠鼓舞人心。何況姝娘上回還重新調整了規則,說廟會這近一個月的獎金不用按每個人收的賞銀算,而是算最后的總盈利,利潤超出一定的數目,就拿出十之一二來平分給大家當獎金。
這二十多天,每人光工錢就有近五貫了,再加上姝娘說的獎金,他們豈不是賺翻了
大家雖然都有點被姝娘的大手筆鎮住了,但又忍不住期待起來,每次收入創新高,他們的激動和歡喜,甚至一點都不比沈麗姝這個大老板少。
他們永遠不用羨慕姝娘賺的多,因為姝娘善良大度又豁達,她賺的越多,給他們的也就越多,所以大家只需要齊心協力、讓燒烤攤生意越來越好。
在金錢的驅動下,從臘月到正月,小伙伴都一絲不茍的努力搬磚,因為忙著擺攤賺錢,大家甚至年夜飯都沒好好吃。
但與此同時,這也是他們有生以來過得最富足的一個新年,工作越是辛苦,沈麗姝越是請爹娘保證好大家的后勤補給,什么牛羊雞鴨魚肉,只要市場有賣,統統買回來給大家補身子。
另外,身為老板的沈麗姝,還自掏腰包給大家發福利。
起因是她常常趁客人不是很多、大家還能應付的時候,輪流拉上一兩個小伙伴去逛廟會,帶點吃的喝的回來給大家解乏放松,偶然一次逛的遠了些,看到竟然還有在廟會上賣布料的,質量也還可以,難得是花紋頗為精巧,據說是江南的時興料子。
沈麗姝都覺得不錯了,便回去叫小伙伴們輪流抽空去選花樣,每人都可挑一匹布,她付錢,廟會過后補年假正好帶回家,或者是正月里老家親戚們來城里拜年,讓捎回去給他們做衣裳。
其實以她如今的身家,發員工福利大可以直接帶小伙伴們去店里挑成衣,大家隨時隨地能穿新衣服,完全不用等到補年假那么晚。
但沈麗姝跟小伙伴們分析了一下,買成衣只能買一身,但是一匹布夠他們兩三身新衣裳的,自己穿不了這么多,還可以給家人穿。
這群小伙伴們,雖然不是誰都像沈四伯一樣,但凡有點好東西,自己一點舍不得用,惦記著留給家里的媳婦孩子和老父母。但是他們在城里豐衣足食,賺了大錢,也會想要照顧各自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沈麗姝想把成衣換成布匹,讓小伙伴們捎回家多做幾身衣裳的想法,跟他們可謂是一拍即合,就沒有人不稱頌她的機智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