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爹娘回鎮上給弟弟們拜師的同時,還帶去了一個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消息,他們不出攤的短短幾日,竟然有那么多食客坐不住,想方設法、甚至有關系的都跑街道司打聽消息了,就為了得一個他們還回不回的準信,用實際行動表明了汴京人民有多么喜愛小郎君。
沈麗姝和她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
單看燒烤攤日進斗金、每天排長隊仍人滿為患的火爆場面,他們對自家在城里人當中的受歡迎程度,還是很有逼數的。
但他們還是遠遠低估了大吃貨們對美食的癡迷和狂熱,竟然齊心協力把人家街道司都給沖了。
沈爹的原話是,街道司的兄弟們被擾得不勝其煩,不得已只能親自登門催他們早日出攤。
要知道州橋夜市作為京城最大的夜市街,攤位數以百計,能擁有這種待遇的不過鳳毛麟角。
從某種角度來說,才開業兩三月的小郎君烤肉儼然后來居上,即將超過那些經營數年甚至更久的攤子,成為夜市的又一大招牌。
沈爹說完街道司同僚反饋的消息,還半真半假的打趣道“我看還是要盡早做兩手準備,若能在夜市附近找到店鋪,那便一切順利,倘若不然,可能街道司也不會輕易放你們去別處。”
雖然街道司只收固定市金不抽商稅,沈麗姝他們跑了,再來個生意不那么火爆的攤子,給上繳的市金也一文不少,并不能直接影響街道司的收入。但本朝經濟如此繁榮,跟朝廷鼓勵并支持商業的一些列舉措脫不開干系,因而但凡跟商業沾邊的衙門,內部也有相關業績考核。
如果因為放跑了沈麗姝他們這家招牌,導致影響夜市的客流受影響,那負責這個片區的官差肯定不答應。
之前主動結交請人家關照攤子,現在說跑就跑不留情面,沈家旺不想干過河拆橋的事,這兩天都在想解決辦法,聊到此處也順便給孩子們提個醒。
語氣沒有多嚴肅,因為時間很是充裕,按照姝娘所說,他們至少還得在夜市經營三兩個月,這么長的時間,應該能想到妥善的處理方式。
只是沈家旺沒想到,這個小麻煩到了姝娘跟前,壓根都不算事,她甚至一臉“還有這種好事”的樣子,美滋滋搓手道“很簡單嘛,咱們再增加一些人手,開店擺攤兩不誤。”
萬萬沒想到,還沒經營多久,他們在夜市攤上就有了一群死忠粉,往后他們繼續在夜市上擺攤撈錢的同時,還能給新店做廣告,多好的事啊。
這下別說街道司不放他們走,就算城管開叉車來叉,都甭想叉走他們
看著姝娘豪氣干云的神情,有小伙伴弱弱提醒“可是,能進城的跟咱們進城了,其他人都還小,可能幫不上什么忙。”
沈麗姝微微一笑,“你們忘了嗎姑母和姨母他們家還有那么多表兄弟,都可以喊來幫咱們做工啊。”
事實上忘記這茬的不是小伙伴們,而是沈麗姝自己。
她畢竟只是半路穿過來,連原來的小姝娘對親戚們都知之甚少,在沒有多少接觸的前提下,她就更想不起他們了。
又哪里知道在她看不到地方,還有這么多工具人預備役,日思夜盼想要加入他們
直到這次休假回鄉下放風,那些外嫁的姑媽和姨媽們聞風而動,也立刻帶著自家年齡合適的兒子們回娘家探親了,當然主要“探”的是沈麗姝。
三姑四姨們還是提前做過功課的,知道這些事做主的都是侄女外甥女,就連兄弟長輩們都歸她一個人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