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熱鬧程度快趕上集會了。
本來這些人親親熱熱跟沈家旺夫妻寒暄,也有好奇跟小伙伴們打聽城里生活和工作情況的,沈麗姝發出動靜,人們的視線便紛紛落在她身上了,有個眼熟但是沈麗姝叫不出名字的大嬸,便熟稔的打趣著,“喲,姝娘醒了呀,睡得跟小豬似的,還以為到了你們姥爺家你都醒不來,到時候就要叫你爹娘抱你進屋嘍。”
他們剛才都聽沈押司說了,此行回來給老爺子和祖宗們掃墓,要留下住一晚,明兒祭拜完先人再回城,因著兩個孩子在老丈人家住著,回來就決定先去徐家了。
大嬸們心想去了老丈人家,今晚還不得就歇在那里了
這個行為放在別人身上肯定是娶了媳婦忘了娘,夫妻倆都要被鄉親們戳脊梁骨的,不過沈家旺做出來,反而讓他得了一些好評,畢竟他既已被過繼,無論沈老爺子在不在世,他對待沈家就得把握好分寸,關系不能太遠了,畢竟沈爺爺沈奶奶還在世,生養之恩不能忘,該為生身父母敬一份孝心的;但是更加不能太近了,老爺子去世前,城里的宅子、衙門的工作都留給他了,掏心掏肺,對親生的也不過如此,倘若沈家旺占盡了好處,卻拍拍屁股跑回去孝順親生爹娘,鄉親們看在眼里,也要為故去的沈老爺子感到不值了。
但沈家旺這些年就做得很好,哪怕是這大半年,聽說他們家姝娘把老家的表哥堂哥們,挨個扒拉進城里去賺大錢、過好日子,可明眼人也都看得出個遠近親疏,老徐家還是要比老沈家更親近的,否則沈押司怎么寧愿把兒子放在老丈人家,都不送去孩子親爺奶家里
老沈家說是姥爺家有年歲相仿的表兄弟陪著玩、孩子們更樂意在姥爺家的理由,他們一個字都不信,縱然是孩子們自己喜歡,沈押司可是做父親的人,他若是有送兒子去爺奶這份心,會沒有辦法嗎
說到底還是更信任老丈人吧。
還有徐老二干的那份活兒,恐怕也比所有人加起來都更重要,采購貨物以及聯系供貨商,都要他出面,這分明是東家或重要心腹才有的待遇,可沈押司父女甚至連個監督牽制的人都不安排,就這么放心讓徐老二全權負責,可見是多么的深信不疑是的,沈押司父女。
老徐家和老沈家傳出來的只言片語,把他們家姝娘夸得天上地下絕無僅有,但在鄉親們看來,這小娘子容貌氣度和談吐確實有些不凡,接觸過的都是她會有大出息,應當不會有假,可是那兩家傳得也太夸張了,一個未出閣的小娘子,最多聰慧靈秀些,難道還能上天不成
他們那賺錢的營生,指定是沈押司在背后出謀劃策,才能搞得這么紅火。
沈押司不愧是沈老爺子親手教出來的好兒子,年紀輕輕已有如此城府和謀劃,真叫人甘拜下風吶
一旦接受了沈爹是大魔王的設定,再從城里傳出什么瓜,鄉親們都覺得充滿了沈押司的手筆,同時也為自己的聰明才智而自得,透過偽裝看到了事情的本質,他們也不是讓人隨意糊弄主兒。
然后越發對這個判斷深信不疑。
于是一不小心,沈押司就成了那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大佬。
再看他這滴水不漏、一舉一動叫人挑不出半點錯處的處事方法,鄉親們只覺得心服口服,不愧是沈押司,讓很多人進退兩難、不知道如何處理的關系,到他這里只需四兩撥千斤,輕易化解,既讓兩家人都滿意,又沒亂了倫理規矩,同時還在鄉里得了好名聲。
大部分人都覺得已故的沈老爺子還是有后福,半道認的兒子知恩圖報,這才是真正的后繼有人。
聽說就連沈氏族中的長輩,也有公開稱贊沈押司至情至孝的。總之,打趣的大嬸提到他們去徐家只是順口,并沒有陰陽怪氣的意思,其目的只為了調侃沈麗姝。
她過了個年,虛歲就十一了,已經是個可以相看人家的大姑娘。
什么睡成小豬,被爹娘抱回家的,大姑娘可不得這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