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伯一直沒有找沈麗姝毛遂自薦,不是他不想。
家里的老父母和兄長們都強烈反對他主找姝娘說這個。
他們覺得他是長輩,找小輩提要求帶著壓迫性質,姝娘就算不想,也不好拒絕他。
如今姝娘帶著孩子們賺大錢,已經格外照顧自家人了,現在附近十里八村,誰不羨慕他們兩家的好運道他們若是不滿足,還要求這要求那,簡直是恬不知恥,鄉親們知道都會戳著脊梁骨罵的那種無恥。
如果孩子們缺人手,自然會找他們去干活,沒開口就是用不著,那他們就安安分分在家里種地,誰也別想著走歪門邪道達成目的。
幾十年如一日聽沈奶奶安排的沈爺爺,為了臨到老不被戳脊梁骨,這次都難得硬氣了一回,放話誰要是跑孫女那兒去搞小動作,以后就別回這個家了,老沈家要不起這個兒子。
在沈爺爺他們的嚴防死守下,蠢蠢欲動的沈三伯也把頭縮回去了,倒不是怕了老爺子的狠話,他是老兩口親兒子,還給他們生了一串孫子孫女,哪是不認就不認的
他爹不認,他娘也不會答應。
沈三伯心中比誰都明白,老爺子把說得這么狠,就是怕姝娘對他們失望。
以前老五雖然過繼出去了,依然是爹娘心里最寶貝的小兒子,他說話比誰都好使,而現在,孩子們回來都說了,外頭鄉親們猜測的姝娘擔虛名、背地里其實是老五在指揮的那些,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事實是大事小事都姝娘做主,就連老五和他媳婦,也只有乖乖聽話的份。
知道這些內情,他們對待姝娘就不得不更謹慎了,不是說功利,而是姝娘跟她爹不一樣。老五即便過繼出去,爹娘對他也還有生恩在,他如今日子好過,請他幫襯一把父母兄弟完全說得過去。
可姝娘只是小輩,從出生起,她的爺爺就是城里的大伯爺,跟自己這些爺奶叔伯也沒真正生活在一起過,大概只有普通親戚情分。
姝娘能不偏不倚,對待她姥爺家同樣的標準對待他們,已經值得謝天謝地了,怎么還好意思要求太多
于是自從得知姝娘在當家做主后,爹娘他們態度就有了大轉變,耳提面命不允許他們去麻煩姝娘。
不過沈三伯很確定,他爹娘的態度還是可以改變的,從原則上來說就是一切向姝娘看齊,只要姝娘點頭讓他去城里,那他們就會一改原先的反對,像當初送老四進城一樣,也歡天喜地把他送進城去。
現在的問題就是,全家人旗幟鮮明、團結一致阻止他的反應,把他給整不會了。
沈三伯不怕爹娘趕出家門的威脅,但他害怕他們的顧慮是對的,他能不能進城還是其次,萬一自己冒失的行為真讓姝娘對他有了不好的印象,日后不但他討不到好,連幾個兒子也被牽連吃掛落,那才是悔不當初。
考慮到最壞的結果是他根本無法承受的,沈三伯只能打消這個念頭。
就連臨時被叫來城里幫忙,他也安安分分,除了在侄女跟前多多展示他的吃苦耐勞,希望姝娘看到他的努力,早日也把他拉進城里來,旁的都不敢多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