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娘自從來城里上班,收入確實突飛猛進。
其實她們的養殖場規模不斷擴建,姐妹們近幾個月的收入,已經是鎮上大半富庶人家都羨慕的程度,去年冬閑就有心思活絡的也跟著沈家小娘子養羊。
其他鄉親們沒有這個青娘她們這么硬的背景,養羊的成本很是不低,為了避免最后砸自己手里,提前做兩手準備,先去徐沈兩家打聽店里還收不收羊,價格幾何,得到了滿意的答復,還不忘再加一道保險,跑了林姥爺家一趟。
林姥爺的日子也是越來越紅火,他家的肉鋪,名氣大到十里八鄉都有耳聞了,鄉親們原就在林家的帶領下跟著養豬,到出欄的時候,嫌麻煩可以直接交給林家宰殺售賣,他家給的價錢很是公道。
但凡跟著養豬的人家,到了過年無一不是歡天喜地,多了一筆進項,年底給孩子們添置衣裳鞋襪,連年夜飯都比往年豐盛、能多好幾道葷腥,家里大人小孩都歡喜,因而鄉親們對林家也比較信重,覺得姝娘那里萬一不小心出了岔子,林家說不定能幫他們托底。
林姥爺的客戶面向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羊肉這么高端的業務是不敢碰的,但林大舅在汴京的肉鋪已經站穩腳跟,經營得有聲有色,也算是背后有人撐著,加上腦子活絡會來事,也結識了一圈人脈,羊肉又是備受貴人歡迎的高端食材,他有很大把握幫鄉親們尋找合適渠道,實在不行自己再多開展一項業務。
只是林大舅作為中間商多少要賺點辛苦費,而他這背景在汴京委實算不上什么,大概還會被收貨的商家壓一壓,兩下相家,這性價比就遠不如沈麗姝那邊高了。
林家在商言商,要把利弊說在前頭。
能想得這么穩妥的人,也不會不知道這其中的緣故,他們正是預料到了姝娘那里性價比更高,才把林家作為備選方案。
但這個備選,也遠比養雞鴨和豬來得劃算。
直接賣給烤肉店或是酒樓,應該還能多賺個兩貫錢的,那差不多就是十貫錢了。
鎮上好多人家仍像是以前的老沈家,人丁興旺,子孫也都爭氣,一家子勤勤懇懇種地賺錢,收成也不算低,可因為人口多導致開支巨大,饒是累死累活、省吃儉用,一年能落下十貫錢,都是值得燒高香慶祝大喜事。
這多出的近十貫進項,能讓自家年結余翻一倍,如此多累積幾年,便也跟著發家致富奔小康了。
因而如今的通許鎮一片片欣欣向榮,人們都感覺生活充滿了奔頭,干活都有勁多了。
業余養羊的人家尚且如此,引起這個風尚的青娘姐妹自然更是賺得盆滿缽滿,鄉親們奢望的十貫錢,甚至不到她們月ki的一半。
只是她們一個團體,又是一家子姐妹,無論個人能力如何,每月的收入都是平均分配,分到每個姐妹手中大概貫錢。
這根本顯不出青娘的能耐來。
她進城后的收入直接翻了十倍,因為將部門業績穩定在了前任離職前的水準,并沒有因為新入職和交接工作影響到ki,個人能力已經得到了體現,于是作為部門負責人,青娘的獎金提成也相當可觀,這個月的工資高達三十貫,基本趕上姐妹們的整體月收入了。
青娘還不需要像高收入的兄弟們似的,每月工資的一大半都要上交給公中,剩下的一小半還要應付各自父母的保管要求,留在自己手中的也沒比姐妹們多多少。
她是家里負責管錢的那個,自己和父親的工錢都捏在手里,這個月總收入近七十貫,立刻成了店里除老板以外最富貴的人。
防止失聯,請記住備用域名
青娘進城工作,最高興的人中還有沈四伯一個,他以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