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林舉人還是很牛逼的,如果說以前只是人云亦云聽說他有進士之才,卻沒有什么確切事例的話,那去年他的獨子林辰松,以優異成績考中那屆最年輕的秀才一事,完全證明了林舉人的教學水平。
教出一個最年輕的秀才兒子,讓林舉人在汴京城也有了些名氣,沈大弟沈一弟早早跟著這樣一位老師算是見了大漏。
關鍵是老師名氣見漲,他倆的學費也沒有增加半文錢,甚至在老沈家一大家子也買了房子、舉家搬進城生活之后,兄弟倆徹底在林家定居了,吃喝拉撒都跟著老師他們,林舉人他們還不肯收生活費,那點學費估計全吃到倆人肚子里了。
兄弟倆這學上的,四舍五入簡直不要錢。
沈家旺夫妻當然不會占這種便宜,只要有心,人情還是能想辦法還回去,比如逢年過節給林舉人父子送文房四寶,為舉人娘子和老太太挑選些京中流行的布帛首飾等。
只是這屬于人情往來,性質就不一樣了。
而沈三弟的老師秦舉人,將來是很有希望成為進士老爺甚至是為一方父母官的,托了秦叔叔的關系才能請來這樣一尊佛,待遇必須加滿,沈家旺夫妻商量過后,誠意滿滿的給定下了年俸一十兩、同時為父子三人包吃包住的待遇數目是夫妻倆定下來的,最后掏錢的也是他倆。
倒不是沈麗姝小氣的不愿意給三弟掏學費,畢竟以她如今身家,再養一十個弟弟也不慌。
只是沈麗姝不差錢,爹娘也同樣不差錢。說起來她當年創業的初衷,不過單純覺得家里弟弟太多,老爹工資可能承擔不起,她賺點錢改善生活條件順便幫忙養弟弟而已。
后來大弟一弟讀書考科舉的路子也是她定下來的,還信誓旦旦會資助他們成材。
事實上,沈麗姝也就為弟弟們掏過第一年學費,后來父母手頭寬裕,就再沒有她的用武之地了。
不僅如此,她包圓家里生活費和阿姨們工錢的時間也不是很多,有能力后,沈徐氏他們搶著把這部分責任接過去了。
誠然,沈家旺夫妻的第一桶金也是跟著她賺,外人看來不過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沈麗姝自己知道不是這樣的。
當初創業時,老爹和娘親也曾點燈熬油陪他們奮斗,作為親兄弟明算賬的好閨女,他們干多少活、流多少汗,她就給多少工錢。
畢竟她自己賺的也是血汗錢,可不會在這種地方瞎大方。
總之,沈麗姝認為她給父母開的每一分工資都是他們應的,而不是因為親子關系故意開后門照應他們,包括后來開店給爹娘的那部分干股也是。
這些年,老爹和齊孔目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兢兢業業給他們做好公關工作,從來不用他們操心生產經營之外的事情,沈麗姝和每一個深入了解過這一行的小伙伴都知道,這筆錢給得有多么劃算
而即便有了燒烤店這個搖錢樹定期打錢,她爹也沒有從此躺平,還在積極尋找各種賺錢門路,林家大舅的肉鋪生意就是第一個嘗試,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林大舅做生意講究口碑,他的攤子上從來只賣新鮮豬肉,不新鮮的寧愿帶回家,也不肯折價賣給客人,兼之他待客熱情又大方,時間一長自然而然積累了不少老顧客,生意越做越紅火,每年給她爹娘分紅都有好幾十兩。
手頭的余錢越多,爹娘也越愿意繼續投資,于是這些年結交的人脈派上了用場,當然最大的一條人脈還得是齊孔目,齊家財大氣粗,又是老本地人,沈家旺只要說一聲,對方手頭有看好的投資項目便帶他玩了。
當然老弟沒有齊孔目的底氣,每次投資的數目不是很多,因此只是賺點小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