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如此,沈家人也還是不放心,她出城就是一整天,沈爹再會摸魚也不可能跟著跑這么遠,索性去老沈家請兩位大伯陪她跑一陣。
老沈家搬進城后,孩子們和沈伯沈四伯算是如魚得水,沈爺爺沈奶奶也過上幸福的養老生活,唯獨沈大伯沈二伯無所適從。
他們以前是家里的頂梁柱,種地一把好手,可進城了哪有地給他們種同時又擔心自己什么都不懂,會給孩子添麻煩,從而不肯去店里幫忙。
索性家里日子越過越好,就當提前退休養老了吧,偏偏孩子們一門心思撲在賺錢上,都不愿意成家立業,唯二成家了的大堂哥和二堂哥,也只大堂哥得了個閨女。
眼看著含飴弄孫的日子遙遙無期,兄弟倆只覺得越來越不得勁。
沈家旺的請托,反而幫了他們的大忙,沈大伯沈二伯簡直迫不及待,從此精神抖擻的跟著侄女早出晚歸。
沈爹請他們的本意是給閨女當保鏢,但沈大伯沈二伯作為種地老手,去鄉下幫她看田地的品質價格剛好專業對口。
也多虧了伯父們把關,沈麗姝一連看了十幾個鄉鎮,還沒有找到各方面都合心意的地方。
這天清晨,伯侄人又踏上了出城看地的路程。
這次去的地方比較遠,為了能在天黑前趕回來,就只能天不亮起程了。
原不該去那么遠的地方,畢竟沈麗姝的信息來源全靠親朋好友的介紹,他們的大本營在通許鎮,當然給她介紹最多的地址也在通許鎮周圍,而最遠的也不過表哥宋向民老家那邊,跟通許隔了兩個鄉鎮,但因為她租了馬車,當天看完田地當天趕回城,輕輕松松。
可是大半個月下來空手而歸的事實證明,離汴京越近的田地,也越受其他土豪的喜歡,真正好的地已經被人圈完啦。
她不想撿別人剩下,只能把不停地把選擇范圍擴大。
最后,在睢縣當基層官員的齊叔叔出馬了。
睢縣在汴京沒什么存在感,但它隔壁就是大名鼎鼎陳留縣,所以那邊各方面的條件也不是不差的,只是在歷史悠久的汴京顯得不那么出挑。
低調也有低調的好處,想必睢縣的田地不至于太搶手,能讓她挑上一片不錯的地。
遂讓老爹托人給齊叔叔送封信,請他幫忙掌掌眼。
齊二爺這幾年在睢縣干得風生水起,財富地位都經營得不錯,接到求助也很上心,招來地頭蛇的手下問問情況,再騎馬出去看一看,回來就讓人往汴京帶口信,表示有眉目了。
距離沈麗姝送信也不過兩天,效率高的讓沈家旺都來不及提前請假,于是沈麗姝照舊和沈大伯沈二伯組團。
出于對齊叔叔的盲目信任,她在去睢縣的馬車里信誓旦旦表示,“齊叔叔看好的地方不會太差,這回我感覺穩了。”
終于要有自己的莊子了,興奮
馬車里只有她和沈大伯,沈二伯正在外面跟朱伯學趕車。
從古至今,就沒有不愛車的男人。
沈大伯當然也要學車。只是他們租馬車是為了方便趕路,車廂規格較小,車頭勉勉強強擠下兩個成年人,再擠不下第個了,因此他們兩個只能輪流操作。
沈麗姝看了大半月的田地,沈大伯沈二伯就學了大半個月的車。
面容憨厚的沈大伯也深以為然,“是呢,齊大人肯幫忙,那是再沒有不好的”
那可是官老爺,只要他們想,就沒有辦不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