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綏迫不及待地拆開了錦囊,里頭掉出來一張小紙條,字跡筆致精潤遒麗,正是賬房先生親筆所書。
郭嘉留下錦囊計定遼東,不可謂不神。
看完錦囊后燕綏感慨地嘆了一句“殺雞焉用宰牛刀,倒是讓他操心我根基不穩了。”
戲志才怎么直來直往的莊主也開始變謎語人了。
燕綏感慨道“我朝以察舉制選官,而察舉又被世家壟斷,想要出仕做官,就得向世家示好,博得舉孝廉的名額,想來這樣的規則志才并不陌生。”
在這樣的制度下,出仕之人身上就打上了舉薦人家族的標簽。他們不但忠于天子,還會聚攏在舉薦的世家周圍。
所以燕綏得到陽城后也沒去尋潁川的陳群、鐘繇,而是先行招攬外地或寒門出身的謀士。畢竟古代交通不便,除了像袁家這種四世三公的顯赫家族,影響力遍布全國,大多豪族離開祖地影響力就會大幅度削弱。她愿意栽培、重用賬房先生、戲志才、陳宮、許褚、典韋等人,就是要組建自身的力量,但終究是太微弱了。
此舉的弊端也被賬房先生點了出來。郭嘉甚至都沒講大道理,只是以董卓舉例。
董卓把持朝政,左右朝臣的性命,連漢少帝和何皇后都能毫不顧忌地毒死。結果呢
因為手中沒有多少文官能用,董卓欣然接受了王允、周毖、伍瓊等人的投誠。這三人直接暗度陳倉,把自己人安插在朝廷里。其余人也效仿此法繼續忽悠董卓,從小吏到封疆大吏,大都由士人舉薦的人擔任。
董卓同意了提拔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張咨為南陽太守,孔伷為豫州刺史,比歷史記載的還提前了幾個月。
知道這段歷史的燕綏和郭嘉提到過,這些人可是日后討伐董卓的中堅力量。
想到這個,燕綏背后不由一寒士人真是可怕。
提到舉孝廉做官制度,戲志才面上露出了一絲嘲諷“察孝廉,不知書、父別居的還少么近年來廉潔者難以進入仕途,反而是官宦親族皆能做官,甚至通過買官成一方大吏。”
燕綏應道“然而這法子下,世家豪族都是既得利益者,他們必然會死命擁護這一政策。”
“能制定和改變這些政策的,只有當權者。”當權者,恰恰是既得利益者。這上百年來,世家和宦官爭權奪利,天子從來都不是真正的掌權者。說到這里,戲志才陷入了長長的沉默。
見其神情肅穆,燕綏拍了拍他的肩膀“或許有個法子可以更好地選拔人才。”
戲志才難得有一絲急迫“莊主請講。”
燕綏眨了眨眼睛“我呀,”她指了指自己的眼睛,開玩笑道“你們不是說我是伯樂么,只要我統領潁川一日,就會一直挖掘真才實干的士子,絕不任人唯親。”
“莊主說得極是。”戲志才被逗笑了,方才的沉郁一掃而空。
“不開玩笑了,我們可以先推行考試一法,多培養些人才。”燕綏笑道“日后還能在大甜村再專門設個學堂,不畢業不能擅自出入的那種。”
戲志才疑惑問“考試”
“比如選一日子,讓夜校所有人以孔子教化為題,寫一篇文章。”燕綏道“再讓你們閱卷,從中選得文采斐然者,讓其在縣衙做事。”
這樣,有本事的庶民也可以躍進到“士子”行列,就算是最低,也算是實現階層的跨越了。更何況做了官,一切皆有可能。
戲志才雙目微微睜大,聽懂了燕綏的言下之意。他不由振奮起來若有朝一日燕綏得勢,一定會成為改變世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