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志才笑道“有了這么好的效果,以后小麥種子必定會搶手,日后收稅的法子也可以改改了。”
“對,以后我們收稅,粟、稻、麥等都收,鼓勵多樣化種植嘛,這樣也能抵御風險。”若都是種粟,遇到旱澇災害的話,連賑災的糧食都拿不出來。
郭嘉道“小麥的產量高,收獲的周期也短,是最適合種植的作物,而且面粉做的面條、蒸餅美味又飽腹,以后終究會替代粟和豆的。”
燕綏補充道“小麥還有一個好處,冬小麥播種后在年前都不太需要打理,比起其他谷物要省事兒些。”
在年前,澆水、追肥、除草固然能夠提高產量,但若是不管,產量也不低。重點是在年后的時間段,好生侍弄就行了。
戲志才笑道“只是,小麥對灌溉的要求不少,短期內其實更適合軍屯和大規模民屯的地方種植。”小麥種植需要比較多的水分,相比起來粟是更耐寒的作物。好在潁川郡內河流不少,可以開鑿水渠。
遠離潁川郡的地方,只有軍屯和民屯的地盤才能集中力量來開鑿水渠。
燕綏頷首“是啊,總不能全豫州和荊州大規模同時開工修水利,先從軍屯和民屯的地方慢慢來吧。”而且小麥得去殼了才好吃,以后要在每個村里布上一個石磨盤。
郭嘉也道“不管怎么樣,冬小麥成熟的時候正是青黃不接之際,光憑這一點也該大力種植啊,開鑿水渠雖然前期費力些,但卻能一勞永逸。”
燕綏心道等將收繳的“贓物”從系統售出,到了冬天,就有充裕的積分兌換冬小麥種子了。
到時候不止潁川郡,南陽郡和汝南郡也可以播種冬小麥。等嘗到了小麥的好處,百姓會主動采買小麥種子的。
因為粟,也就是小米,飽腹感其實不如麥飯和面食,收成上也差了小麥一截。而燕綏從系統兌換的良種,產量更高。冬小麥的畝產在6001000斤之間,若是地力肥沃、加上精心照料,甚至能達到1500斤以上。
這年代麥飯是窮人才吃的食物,但若是將小麥去殼、做成面食,便會廣受歡迎。不論是面條、蒸餅、烤餅,都深受喜愛。
畢竟幾年前,漢靈帝在位的時候,還癡迷芝麻燒餅呢。
燕綏道“我看現在只有陽城有饅頭和包子,咱們將這樣的制造手法在報紙上公布出去,以后面食會更加流行,想來家里稍有資產的,都會種上些小麥。”
除此之外,她還要戲志才在報紙上開辟一個特殊的版塊,專門講農事,科普農業知識。這一期,就講小麥的種植注意事項和畝產。
在農事方面,莊主總是不藏私。戲志才說“唯一擔心的是侍弄莊稼的農人不識字,沒有錢買報紙也沒有功夫看啊。”
郭嘉搖著扇子說“這個好辦,我們規定凡是豫州的里正,都要定期念報紙的農業版塊給人聽。”
里正是鄉官,乃是一里之長,換而言之,是和百姓長期打交道的基層公務員。
因為沒有監控,各項制度在實施之前,燕綏首先考量的就是監督的問題“行,再建立抽查制度,而且讀報紙這項也納入官吏的考核。”
三人簡單商定了下,又確定了本期報紙的內容。
不一會兒,抗議無效的郭嘉被戲志才給拖走干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