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綏奇道“這是發生了什么事情嗎”
之前也不見他們這么默契啊。
法正用手肘捅了一下諸葛亮,示意年紀最小的他開口。
但偏偏諸葛亮性子最沉穩,無動于衷地回看著他。
法正只好湊上前和燕綏撒嬌說“使君,我們有個不情之請。”
“哦,說來聽聽。”
三小只再次對視,這才同時吞吐說“我們想請使君起個表字。”
燕綏詫異說“就這”
三人異口同聲“就這”
燕綏
“這有何難啊。”她不假思索道“不過你們怎么忽然想到這一茬了。”
諸葛亮說“沒有表字在外行走終究不便,所以想請您賜字。”
一般漢代二十歲才有表字,十六七歲如果經常在外行走也會請長輩賜予表字,表明已經成年。
典韋好笑說“法正十四歲,龐統十一歲,諸葛亮你才九歲,距離成年還早著呢,著急什么”
這倒是提醒到燕綏了,十九歲的典韋也沒有表字。
“是我疏忽了。”同輩之間互稱表字,是秦漢以來的一種基本禮儀,他們雖然未及弱冠,但已經入職了官場,總不好被后面的新人直呼其名。
燕綏道“人不應該被年齡所定義,既然諸位父輩都不在身邊,那便由我代勞吧。”
眾人驚喜道“勞煩使君了。”
“不如法正表字孝直,諸葛亮表字孔明,龐統表字鳳雛,”燕綏不假思索地說完,看向典韋,想到典韋的性格和越來越往國字臉發展的臉型,便道“典韋表字正方吧。”
典韋先是一愣,旋即喜道“多謝莊主。”
眾人得了表字,都面露喜色,而且每個人的表字寓意都很好。
想到這些禮數,燕綏心道郭嘉也要及冠了,自己行動快些,還能趕回田莊參加冠禮。畢竟在秦漢,冠禮可是人生大事,郭嘉和親族關系淡漠,應該會由戲志才忙活吧
此時郭嘉正在和荀彧喝茶。如今天子被擄掠去長安,別人是指望不得了,只能指望燕綏大力發展,早日還天下安寧,迎回天子。
至于燕綏迎回天子后,愿不愿意還政給天子,荀彧覺得有他們一幫漢臣在,燕綏總不至于行為出格。
而且燕綏年紀比天子大了十幾歲,等天下安定,天子也到了成熟的年紀,而燕綏也該功成身退了。
荀彧的心思郭嘉和燕綏猜到了,但以后的事還遠著呢,眼下他們的目標一致,暫將未來的矛盾放一旁。
“誰能想到公達一去不復返呢。”郭嘉輕嘆。
“我也寫信勸了幾次,他執意要跟呂布。”荀彧無奈說“公達的性子我最了解,就讓他去吧。”
“好在公達性情忠厚,不然依照呂布的性子,早就打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