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廂,邊讓的好友聽說燕綏親臨兗州,便勸他避避風頭,但邊讓絲毫不懼“我倒是要看看,這個傳說中的燕綏能奈我何”
事實上,燕綏的確不想輕易對邊讓做什么,此人畢竟是和孔融齊名的名士,真和歷史上的曹操一樣強勢殺了,兗州士族必然離心。
“殺又殺不得,抓的話又會引發求情和混亂,既然如此”郭嘉氣定神閑的喝了口綠茶,出了個餿主意“要不趁著月黑風高,套麻袋關起來得了。”
“讓他失蹤么”燕綏若有所思“有寫章華臺賦的才華,未免浪費了。”
“天下人才濟濟,倒也不缺邊讓一個。只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失蹤容易懷疑到主公身上。不過,只要兗州士族抓不到證據就可以了。”
燕綏搖了搖頭“除非殺了,不然沒有不透風的墻。”
郭嘉沉吟片刻道“除此之外,倒還有一個主意,只是變數太多,不好控制。”
燕綏感興趣道“說來聽聽”
郭嘉道“今日和孔明閑聊,他提到何不讓邊讓負責糧草,統籌一州兵馬后勤和賑濟災民”
“這可不是個好活兒。”燕綏解其意,眼下兗州因為遭到黃巾重擊和旱情嚴重,郡縣個個都拿不出來糧食。
“辦事不力,自然可以名正言順治他的罪過。”郭嘉道“若是辦得好,那邊讓必然要兗州士族放血了,他自身根基也會動搖。”
“對我們來說沒什么壞處,但是”燕綏輕嘆一聲“這樣無疑是把兗州處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放在了次要位置上。”甚至成了官場斗爭的工具人。
“主公別忘了,孔明統計上來的糧食分布和余量顯示,我們沒有余力救助兗州全境。”郭嘉安慰道“這樣也算是一舉兩得,不會動搖主公的威望。”
燕綏也只得暗嘆一聲“讓邊讓試試的前提是,你們得做好所有的預案,即使出現最壞的情況,我們也能應對。”
“主公放心。”郭嘉下了保證。
燕綏問“除了孔明,還需要誰”
郭嘉笑道“尚需要黃承彥和郭圖的幫助。”
燕綏同意了,另外她還讓在戰爭中展露頭角的關羽、擅長征伐的張遼分別帶兵駐扎在兗州北部的關隘,防范袁紹。
其實,最快安撫兗州名士的法子,莫過于聯姻。幕僚們都心知肚明,但主公擺明了不想和世家大族有姻親牽扯,甚至絲毫不近美色。
敢無視主公雷點,直諫聯姻的也只有田豐、荀彧寥寥幾人,賈詡、郭圖等人只是略微一提,說如果用這樣的方案的話,便不用慢慢消化兗州名士,很快就能拉攏到核心幾人。
若是一直無視士族伸來的友好之手,主公得花費數倍的經歷來對付他們。賈詡覺得自己無需多言,其中利弊主公門清。因此他只是寫信提出了一個小小的建議,希望燕綏選部分名士的孩子成立弟子營,傳授道法。
一直以來,燕綏都不想將宗教的影響太擴大化,以免宗教過于深入人心,反而會阻礙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若是她死后,有人為了給殘酷剝削的制度披上一層神圣的外衣,堅定不移地推行個千年政教合一制度,那么整個社會都會陷入停滯,這是燕綏最不想看到的。
“你讓人小范圍散播出去,就說潁川文理學院要建立一個實驗班,由我親自教學,賈詡、荀彧、張邈等人都爭相把孩子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