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成功奪位,年號永樂。
永樂三年,朱棣第一次派鄭和下西洋,其中目的之一是找失蹤的建文帝。
它不是網絡段子,由明史鄭和傳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不過,我個人覺得尋找建文帝行蹤是順帶的。主要理由與目的,那些留到下一集再說。
結尾處,不如做些無謂的猜測。
假如建文帝在削藩之初,第一個就對燕王下手。趁其不備,是坑蒙拐騙也好,毒殺暗害也好,無所不用其極,是不是就能成功去除心腹大患
或者,建文帝在登基之后以懷柔手段對待諸位藩王,采取合縱連橫與制衡之術,是否能讓他們相互削弱實力,作為皇帝等到實力碾壓時再動手削藩呢
然而,這樣做很可能就不是朱允炆的性格。
性格使然,他一次次做出對自己最不利的選擇,最后走向了失敗。
此處講一句老掉牙但很應景的話。
黑格爾說過,“人類從歷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下期見。
朱允炆愣愣地瞧著水鏡,五味雜陳涌上心頭。
沒有漫天神佛幫他澄清他不是一個殘忍的人,水鏡里的內容卻是透露出了這一點。他在有時有些不知所謂的仁慈。
是虛偽的仁慈嗎
至少,現在不是。
捫心自問,假設他獨自一人獲知歷史發展軌跡,又能做到登基后立刻暗殺朱棣嗎也許,答案仍是不能。
他能下決心做的是把人圈禁起來,但誰能保證歷史不會詭異地繞向另一個方向。朱棣只要沒死,會不會逃走,然后打著各種旗號造反呢
殿內氣氛從凝固變為了沉默。
權力的斗爭向來殘酷,合家歡式的結局需要太多運氣。
朱允炆想開口說點什么,他對皇位沒有窺覬之心。不論朱元璋選擇誰做繼承人,他會全心全意地效忠新君。
話到嘴邊,欲言又止。
在水鏡播放了這些內容后,還會有叔叔相信他的效忠嗎
他的真實水平是不是與那個李景隆一樣,都只是紙上談兵,而到了實際操作中就會一塌糊涂
朱樉卻沒那些百轉千回的想法,終于等到水鏡的聲音停止,他要繼續剛剛的話題。自己是怎么死的這可是個大問題。“爹”
朱元璋深呼吸。再沒忍住,抄起果盤上的桂圓,朝著二兒子腦門砸去。
“你趕著投胎啊都說了看完再講話,沒瞧見水鏡顯靈還沒結束。”
觀影者評論顯示出來
評論
喜歡咸豆腐腦黑格爾表示,這話他真的說過。
甜食愛好者樓上id異端。
雞鴨魚肉龍蝦螃蟹火鍋都上一份別打了,甜黨咸黨別打了。打起來啊快打起來啊
回復43
我的精神還正常這次咕咕是間隔十天才更新,痛失周更勤奮勛章,日常催更。
摸魚上班看穿了,咕咕是不可能日更的。一周七天,工作一天,休息六天,長命百歲。
熱死了牽星板故事更了三期,夏天還沒過去,今年真的好熱。明朝人穿到過來的話,分分鐘中暑。